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场真是热闹非凡,各家品牌你追我赶,动不动就搞出个大新闻。不过别看路上绿牌车越来越多,背后能真正赚钱的车企可没几个。就像开奶茶店一样,满大街都是新品牌,但真正能活下来赚到钱的,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先说说最近车圈最火的新闻吧——小米汽车光是靠着一款SU7,单季销量就能逼近老牌车企小鹏,订单都排到2026年了。雷军直接放话要把年销量目标提到12万辆,这势头猛得连隔壁卖手机的友商都看傻了。不过你知道吗?别看小米现在风头正劲,它到现在还在亏钱呢!这就好比开饭店,门口排长队不代表老板能数钱数到手软,可能后厨还在算这个月水电费够不够交。
赚钱的“优等生”,一只手数得过来
现在国内造车新势力里,真正实现盈利的只有三家:理想、问界和零跑。理想汽车就像班上的学霸,虽然最近被同学抢了风头,但人家上半年赚了17个亿,相当于每天睁眼就有940万进账。更夸张的是,它家的车均价超过30万,还能月销5万台,这水平放在全球新能源市场都是顶尖的。
零跑汽车倒是个励志故事。去年大家还觉得它要凉,结果今年突然逆袭,3月份靠新款C10预售一小时拿下1.5万订单,直接把价格杀到15万以内。这招“薄利多销”玩得溜,硬生生把毛利率从负数拉到了正数,四季度居然还盈利了。这就像班里那个中等生突然考了全班前三,老师都得扶眼镜多看两眼。
至于问界,背靠华为这棵大树确实好乘凉。别人家搞自动驾驶还要自己研发,它直接搬出华为ADS 3.0,门店里摆着Mate 60手机和智慧屏,买车的顺带就把全家电子产品换了。这种“打包卖生态”的路子,其他车企还真学不来。
亏钱大户的翻身计划
现在最让人揪心的是蔚来和小鹏。蔚来上半年亏了102亿,相当于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银行5600万。不过李斌倒是信心满满,说要靠新品牌乐道和萤火虫打翻身仗,还在欧洲建第三工厂。这波操作有点像开餐馆亏了本,老板不急着关店反而在市中心又盘下两个门面,路人看了都替他捏把汗。
小鹏的情况更有意思。去年还被人说“药丸”,今年突然靠MONA M03杀回来了,8月份上市当天4S店挤得像春运火车站。这款车定位年轻人第一台智能车,直接把激光雷达和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打到15万价位。有个00后粉丝跟我说:“这价格还要啥自行车?买回来当电子产品玩都值!”
黑马选手的盈利倒计时
要说今年最可能扭亏为盈的,还得看小米和极氪。小米SU7现在毛利率已经冲到15%,按雷军的规划,只要月销突破2.5万台就能赚钱。最近爆出的小米YU7谍照更让人期待——据说要把轿跑价格打到20万以内,这要是成了,估计友商们又得连夜开会改PPT。
极氪这边也憋着大招,上半年在美国上市融到80亿现金,新车极氪MIX直接把MPV做成了“移动会客厅”,后排座椅能360度旋转。有车主实测,这车停在公司楼下开视频会议,比办公室还安静。CFO放话今年就要单季度盈利,看来是要和小米掰掰手腕。
普通消费者该怎么选?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问:车企赚不赚钱关我买车什么事?这里头门道可大了!盈利的车企就像经营稳定的超市,售后服务有保障,不会突然关门跑路;而持续亏损的品牌,保不齐哪天就“战略调整”了。去年某新势力车主吐槽,APP突然下架了远程控车功能,客服电话变成空号,4S店改卖电动车了——这可不是段子!
所以真要买新能源车,建议重点看看这三类品牌:要么像理想、问界这样技术护城河深的;要么像零跑、小米这样能把价格打下来的;或者像极氪这样有传统车企背书的。至于那些月销还不到1万台的品牌,咱们普通消费者就别去当“天使投资人”了,毕竟买车不是买股票,踏实靠谱最重要。
最后给大家说个真实案例:我表弟去年非要买某小众电动车,结果今年厂家倒闭,充电桩成了摆设。现在他天天开着“绝版车”上下班,见到新能源车友就问:“兄弟,你这品牌还活着吗?”所以啊,买车前真得擦亮眼——毕竟谁也不想花二十多万,买回来个“限量版收藏品”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