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

50 万欧元退休金, 成了近期汽车圈的热门话题。

截至 10 月,梅赛德斯 - 奔驰已有 4000 名员工接受自愿离职方案。55 岁的团队主管干满 30 年,能拿到约 50 万欧元(近 420 万人民币)补偿金;就算普通中年员工,工龄够的话也能拿 10 万欧元以上。

这笔被戏称 “史上最香” 的遣散费,藏着百年车企的生存焦虑。

补偿有多诱人?梯度设计逼退 4000 人

奔驰的裁员方案透着 “钞能力”。

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有驾

补偿直接和职级、工龄挂钩,还加了 “加速奖金”—— 越快决定离职,钱越多。德国总部预留了 6 亿欧元专项资金,覆盖办公室职员、工程师甚至中层管理人员。

中国区的赔偿更有针对性,销售、金融部门员工能拿 “N+9” 到 “N+11” 的补偿,比常规标准高不少。

但这不是 “慈善”。奔驰和员工签过协议,工作保障期到 2034 年,不能强制裁员,只能用重金换自愿离职。更关键的是,奔驰能拒绝核心员工的申请 —— 懂 Python、数据分析的技术人才,基本不会被放行。

为啥非要裁员?卖不动车,更赚不到钱

4000 人离开的根本原因,是奔驰的日子不好过了。

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有驾

2024 年,奔驰中国销量跌了 7%,纯电车型直接暴跌 23%。旗舰电动车 EQS 一个月卖不到 500 辆,连蔚来 ET7 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全球净利润更惨,直接降了 28%。

燃油车的老本快啃完了。奔驰单台燃油车研发成本超 2 万元,可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能压到 8000 元以下。4S 店还在靠 “装潢加价” 赚钱,销售连 800V 超充技术都说不清楚,客户全跑到新势力的直营店了。

电动化转型又掉了队。自研的 MB.OS 系统进度滞后,全新电动车推迟到 2025 年才量产。等奔驰反应过来,理想、蔚来已经抢走了豪华车市场的蛋糕。

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有驾

不裁员不行了。奔驰要在 2027 年前省出 50 亿欧元,裁员是最快的办法。

裁完之后干吗?把钱砸向 “新战场”

省下的人力成本,全要投去补短板。

北京亦庄的智能驾驶研发中心正在招人,广州的电池实验室也在扩编。奔驰干脆放弃自研三电系统,和宁德时代建联合实验室,新款车直接装华为的智驾方案。

产品也在讨好中国市场。专门搞了带车载茶艺系统的纯电 MPV,定价 50 万,就盯着理想 MEGA 没覆盖的空白区。4S 店要改成 CBD 直营店,销售得转型 “科技体验官”,工资和试驾时长挂钩,不是卖车数量。

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有驾

这场裁员本质是 “换血”。传统的发动机工程师、销售话术培训师被优先优化,能写代码、懂数据分析的人成了香饽饽。奔驰柏林工厂的焊接机器人密度翻了倍,组装线人员需求直接砍了 40%。

对行业影响有多大?引发连锁反应

奔驰一动,整个行业都在颤。

上海的猎头忙坏了,被裁的奔驰员工里 65% 流向新势力。理想给豪华品牌的金融专员开两倍工资,就抢有服务经验的人。博世、大陆这些德国供应商也跟着倒霉,奔驰要把本土供应商占比从 45% 提至 70%,德企只能跟着裁员。

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有驾

宝马、奥迪已经在跟风。宝马的中国研发中心要独立运营,大众安徽工厂逼着全员学代码。大家都看明白了,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变了 —— 以前比发动机,现在比代码行数;以前靠经销商,现在靠用户运营。

但转型没那么容易。奔驰学蔚来搞终身免费充电,可换电站密度不够,车主吐槽 “权益是纸上画饼”。50 万的新电动车想抢市场,可蔚来、极氪早就把 30-40 万的主流区间占满了。

结语:不是奔驰不行了,是时代变了

这场裁员不是奔驰的终点,是传统车企必须闯的关。

奔驰 4000 人离职:50 万欧元补偿背后,是汽车业的生死转型-有驾

当汽车从 “机械产品” 变成 “轮式智能终端”,靠发动机吃饭的日子过去了。奔驰砸重金裁员,本质是用短期成本换转型时间。那些拿补偿金离开的人,和正在扩招的 AI 训练师、数据标注员,正好印证了这场产业革命的残酷 —— 旧岗位消失,新职业崛起。

对普通人来说,未来的豪华车可能不再靠车标撑场面,而是看智能体验好不好、服务到不到位。奔驰的转身,或许正是整个汽车业的未来缩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