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新能源跑高速返程,轮胎 “发热” 别忽视,3 个原因要排查

新能源车主国庆跑高速返程,可能会遇到 “轮胎发热” 的情况 —— 停车后摸轮胎侧壁,明显感觉比燃油车轮胎烫,担心会爆胎。其实新能源轮胎高速发热有客观原因,但也可能是异常信号,分清 “正常发热” 和 “异常发热”,能帮你判断安全风险。

国庆新能源跑高速返程,轮胎 “发热” 别忽视,3 个原因要排查-有驾

先看 “正常发热原因”:新能源汽车车身重(比同级别燃油车重 200-300kg),轮胎接地压力大,高速行驶时摩擦产生的热量更多;而且新能源汽车多用电机制动,制动时的热量会部分传导到轮胎,导致轮胎温度升高。正常情况下,轮胎温度在 60-70℃(手摸能忍受,不会烫得缩手),且停车 10 分钟后会明显降温,这种情况不用处理,属于新能源轮胎的正常特性。

国庆新能源跑高速返程,轮胎 “发热” 别忽视,3 个原因要排查-有驾

再查 “异常发热的 3 个原因”:第一个是胎压过高。国庆高速行驶前,若为了 “省续航” 把胎压打得过高(超过 3.0bar),会导致轮胎接地面积变小,局部摩擦加剧,温度快速升高,甚至超过 80℃(手摸会烫)。排查方法:用胎压计测量,调整到车辆 B 柱标注的标准值(多数新能源车型为 2.5-2.8bar),别盲目追求高胎压;第二个是轮胎花纹卡石子。高速行驶时,花纹里的大石子会反复挤压轮胎,产生额外摩擦热,还可能划伤花纹沟底,返程后要及时清理石子,尤其是直径超过 5mm 的石子;第三个是轮胎偏磨。若轮胎内侧或外侧磨损严重,高速时会因受力不均导致局部发热,此时轮胎温度会 “一边高一边低”,需要到门店检查前轮定位,调整参数避免继续偏磨。

新能源轮胎发热若不及时排查,高温会加速橡胶老化,缩短轮胎寿命,雨天行驶还会影响抓地力。返程后花 5 分钟检查轮胎温度和状态,能帮你更了解新能源汽车的 “用胎规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