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销量两极裂变:全球微跌0.5%,中国暴跌15.5%!
全球市场冰火两重天
欧洲笑纳8.2%增长,德国本土销量涨3.6%。北美稳增3.4%,美国贡献193,091辆。
唯独中国——宝马最大单一市场——断崖式下滑15.5%!上半年仅售31.7万辆。
亚洲市场整体被拖累,暴跌11.1%。
电动化:遮羞布还是救命稻草?
全球电动车销量暴涨18.5%,纯电车型劲增15.7%。
但中国战场呢?
宝马i3孤军奋战,上半年销量13,151辆,唯一破万的电动车型。其他电动产品集体哑火。
问题浮出水面:续航虚标?智驾落后?
中国消费者要的是鸿蒙座舱的“可见即可说”,小鹏NGP的“城市NOA”。而宝马的L2级辅助,选装价近2万,却连自动泊车都需额外付费。
品牌溢价,护城河正在崩塌
为保销量,宝马中国折扣率高达25%,远超行业均值。
降价是一剂毒药!
短期冲量,长期稀释品牌价值。
反观问界M9月销1.5万辆,理想L9稳居40万+新能源榜首。
当“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新刚需,宝马的驾驶操控基因,还能否撑起溢价?
转型龟速,战略摇摆埋雷
宝马的电动化困局早有伏笔:
油改电平台硬伤:iX3、i3共享燃油车架构,续航、充电速度被国产车碾压。
供应链反噬:因纯电预估量骤降20%,博世、大陆等供应商启动索赔,金额超10亿。
战略倒退:2025年竟上调燃油车产能,新世代电车延迟至2027年。
网友辣评揭穿皇帝新衣
“欧洲人认标,中国人看透!”
“智驾落后两代,溢价卖给谁?”
“北美电车崩盘,CEO还在画饼”
终极拷问:2026年新世代能否绝地反击?
宝马押注三张牌:
大圆柱电池+800V平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成本降30%;
中国定制AI:联手华为鸿蒙、阿里千亿模型,听懂“去静安寺剁个手”;
混动过渡:48V轻混救场,X5增程版2026年上市。
但时间不等人!
中国新势力迭代周期缩至12个月,宝马却需3年推30款车。
当问界、理想用增程技术撕掉“里程焦虑”标签,宝马的轻混方案,更像燃油时代最后的喘息。
结语:傲慢的代价
宝马的财报是一面棱镜:
照见欧洲燃油车的余晖,折射中国智能电车的锋芒。
若仍将电动化视为“配置升级”,而非“基因重构”——
百年豪华品牌的光环,终将被新能源的烈日灼穿。
此刻,宝马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电池,而是一次彻底的文化革命:
把“驾驶者为中心”,进化为“用户为中心”。
毕竟,中国车市不等人。
赛道已变,油门必须踩到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