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这么好,为何涡轮车更火_老司机揭秘背后真相,看完懂了!

相信不少喜欢开车的朋友,心里都住着一个“自然吸气”的梦。

那种感觉确实很特别,右脚踩下油门,发动机的回应直接又干脆,动力来得平顺又绵长,就像是你和机器之间的一种默契对话。

尤其是在高转速下,那清澈又高亢的声浪,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

自吸这么好,为何涡轮车更火_老司机揭秘背后真相,看完懂了!-有驾

很多人都说,这才是最纯粹的驾驶乐趣,是一种戒不掉的“瘾”。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环顾四周,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新车发布会也好,马路上跑的车也好,屁股后面带着个字母“T”的涡轮增压车,几乎占了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这就奇怪了,既然自然吸气那么好,为什么大家都跑去买涡轮车了呢?

难道是消费者的口味变了,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我们普通人不知道的门道?

其实,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一场由法规、钱包和技术共同导演的时代大戏。

这第一阵风,也是最猛的一阵风,是从政策层面刮过来的。

咱们现在都讲究环保,要蓝天白云,这个大方向肯定是对的。

反映到汽车行业,就是全世界的排放标准一年比一年严格,尤其是在咱们中国,堪称“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一落地,就给所有汽车厂家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这就好比一场极其严格的考试,所有车都得参加,不达标就别想卖。

自吸这么好,为何涡轮车更火_老司机揭秘背后真相,看完懂了!-有驾

自然吸气发动机这位“老实人”,在这场考试里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它的工作原理很实在,吸多少空气,喷多少油,产生多少动力,一切都明明白白。

要想让它排放干净,办法不是没有,但都特别难受。

一条路是“节食”,把排量做小,比如以前很普遍的2.5升、3.0升发动机,现在几乎看不到了,都缩水到2.0升甚至更小。

可排量小了,力气自然就小了,开起来就会感觉“肉”,没劲儿,驾驶体验大打折扣。

另一条路是“吃药”,给它装上一大堆复杂又昂贵的尾气净化装置,比如颗粒捕捉器之类的。

这套东西成本非常高,厂家加上去,车的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最后这笔钱还是得我们消费者来掏。

就在这个时候,涡轮增压发动机就像一个聪明的“技术宅”,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

它的思路是,我不需要那么大的基础排量,我用个小一点的,比如1.5升的发动机,然后给它加一个“强力鼓风机”,也就是涡轮。

这个涡轮利用发动机排出来的废气推动,反过来再把大量新鲜空气压缩了塞进发动机里。

空气多了,燃油就能烧得更充分、更猛烈,一下子就能爆发出堪比2.0升甚至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强大动力。

自吸这么好,为何涡轮车更火_老司机揭秘背后真相,看完懂了!-有驾

最妙的是,在国家规定的油耗测试流程里,因为它的基础排量小,在那些中低速工况下,测出来的油耗数据还特别低。

这对汽车厂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灵丹妙药”。

既能轻松通过严苛的排放考试,又能造出数据上看起来“动力强、油耗低”的明星产品,而且整体成本控制得还比改造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要好。

再加上咱们国家还有“双积分”政策,车企生产的低油耗车越多,拿到的积分就越多,可以用来弥补生产高油耗车型的亏空,不然就得花大价钱去买积分。

所以,面对法规这道硬杠杠,车企选择涡轮增压,根本不是喜好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是一道必选题。

如果说政策是厂家不得不做的选择,那么我们老百姓的钱包,就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最终投票器。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买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情怀、信仰这些词,在实实在在的钞票面前,往往需要往后站一站。

我们不妨设想一个场景:你揣着十几万的预算去买一辆家用车,销售顾问给你介绍两款车。

一款是2.0升自然吸气的,告诉你这车开起来顺,后期保养省心。

另一款是1.5T涡轮增压的,他会这么说:“大哥,您看这台,动力比那台2.0的猛多了,市区里超个车、并个线,一脚油门下去信心十足。而且您看油耗,百公里能省下一到两升油。现在油价这么高,一年跑一两万公里,光油钱就能省下一千多块,够全家吃好几顿大餐了。更重要的是,因为排量在1.6升以下,买车的时候购置税还有优惠,落地又能省下好几千块钱。”听完这番话,相信大多数人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对于一个每天要面对拥堵的早晚高峰,周末要拉着一家老小出门,偶尔还要跑跑长途的家庭用户来说,“高转速的迷人声浪”远不如“每个月实实在在节省的油费”来得重要,“线性顺滑的动力”也不如“关键时刻能迅速提速的推背感”来得实用。

自吸这么好,为何涡轮车更火_老司机揭秘背后真相,看完懂了!-有驾

老百姓的账算得很清楚,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强的动力,还能在日后的使用中持续省钱,这样的选择无疑是理性的。

所以,涡轮车能成为主流,正是因为它精准地切中了广大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当然,肯定会有人反驳,说早些年的涡轮车开起来感觉很差,踩下油门要等一下动力才来,这个“涡轮迟滞”现象让人很难受。

这个说法的确没错,但那已经是老黄历了。

我们必须承认,技术是在飞速进步的。

如今的汽车工程师们为了解决涡轮迟滞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

现在的涡轮增压器,用上了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变得非常轻巧,一点点废气就能推动它快速转动起来,大大缩短了响应时间。

更有甚者,还加入了448V轻混系统这样的“电子辅助”。

在你踩下油门的瞬间,电机就先悄无声息地帮你一把,完美地填补了涡轮还没完全“苏醒”时的动力空档,让你感觉整个加速过程如丝般顺滑,几乎察觉不到涡轮的存在。

我们再看看现在主流涡轮发动机的参数,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我们优秀的国产品牌,比如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的鲲鹏动力,很多都能在非常低的转速,比如1500转左右,就能爆发出最大的扭矩。

这意味着在日常最常用的城市路况下,你根本不需要像开自然吸气车那样,深踩油门把转速拉得很高去寻找动力,只需要轻点油门,车子就显得很有劲,跟车、起步都非常从容。

这种低转速下的强劲动力,恰恰是涡轮增压技术带给普通驾驶者最直接、最友好的体验升级。

当一项技术不仅弥补了自身的短板,还在实用性、经济性和性能表现上实现了全面反超,它成为时代的主角,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