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超级快充和提升系统安全性,当电芯或系统层面无法应对高速充电技术时,油冷或浸没式冷却技术成为可行之选。早在2016年,浸没式电池系统已有应用,但受限于补贴与能量密度的关联,并未广泛推广。近年来,国内外对此技术持续探索,如奔驰的混动车型与法拉第未来FF91的电池方案。除了传统的油液,其他液体介质也逐渐被应用。在上海车展上,东风汽车、捷威动力及法雷奥等展示了各自的浸没式电池方案。
▲2023上海车展东风汽车浸没式液冷技术展示
东风汽车的浸没式方案在模组技术上有所创新。冷却液并未完全浸没模组,而是通过特定深度的浸没和迷宫式密封结构实现冷却效果。冷却液不与busbar、采样等部件直接接触,极限工况下温差控制在5℃以内。这种设计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也保持了系统的稳定性。
▲2023上海车展捷威动力浸没式液冷技术展示
捷威动力则推出了名为“海绵系统”的电池包,其特色在于全浸没式的热管理方案。电池包采用CTP技术,电芯直接布置在下箱体,整体密封后,包面被冷却液充满。这种冷却液具有高绝缘、无腐蚀性、低粘度及高闪点等特点,有效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海绵系统的工况温差同样控制在5℃以内。
法雷奥虽然未展示实物,但据展位人员介绍,他们正在研究一种“淋浴式”冷却方案。虽然油冷技术效果好,但成本较高,限制了全浸没式冷却技术的推广。为此,法雷奥提出了通过喷头布置实现“淋浴式”冷却的思路,旨在降低冷却油需求并优化冷却效果。然而,这种方案需要重新设计电池包以匹配喷头布置,目前尚未有量产的纯电动车型采用。尽管浸没式冷却技术具有良好前景,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性价比仍需进一步提升,期待未来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展示其实际应用效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