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撞卡车背后缺失的“诚信课”

轿车撞卡车背后缺失的“诚信课”-有驾

一场由汽车碰撞视频引发的舆论风浪,随着三方和解暂时画上句号。

8月6日晚,《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事件的联合声明》对外发布。声明中,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就此次碰撞测试给东风柳汽造成的负面影响致以歉意。同时,三方共同发出倡议,呼吁行业严守自律底线,共塑良性竞合生态,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回归产品本质。

图片

碰撞视频成舆论焦点


图片

这场事件的起因,源于7月29日晚理想i8上市发布会播放的一段碰撞视频。该视频本为展示新车被动安全性能,却因碰撞结果极具争议性,引发公众对涉事卡车安全性的质疑,进而演变为全网关注的舆论事件。

视频中,理想i8与测试卡车以10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正面碰撞。碰撞瞬间,卡车4轮离地弹起,驾驶舱因惯性向前翻转,与底盘发生明显分离;而反观理想i8,除车头损毁外,车身其余部分基本完好,A柱几乎未出现变形。如此强烈的对比,瞬间点燃网友讨论热情。

理想汽车发布的视频虽命名为“理想i8与重卡连环撞击极限测试”,但画面显示涉事卡车总质量仅8吨,这与公安部GA802-2019《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标准所定义的重型卡车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规定,重卡总质量在12吨以上。显然,与理想i8对撞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重卡,而是中型卡车。

图片

GA802-2019《道路交通管理 机动车类型》标准相关定义

随着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有细心网友通过画面中未打码的方向盘标识辨认出,对撞卡车是东风柳汽旗下乘龙M3载货车。一时间,乘龙卡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纷纷涌入其评论区追问:8吨卡车为何在对撞时“敌不过”2.6吨的新能源乘用车?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乘龙卡车官方账号在评论区多次回应,直言“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一眼假啊,驾驶室锁止必要性损坏,导演安排的”……同时,乘龙卡车还明确表示公司法务团队已全面介入,并迅速放出自家卡车测试视频,期望以此消除公众疑虑。

然而,事件并未因乘龙卡车的回应而平息,反而因双方各执一词,让争议愈演愈烈。7月31日,东风柳汽发布声明,指控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测试视频,认为该行为已构成侵权。

对此,理想汽车回应称,该撞击实验由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卡车为随机购买,未指定品牌;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还在微博公开喊话,提出可进行复测直播,此举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

图片

8月1日,东风柳汽及乘龙卡车通过发布题为“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一程切实的守护”的乘龙M3海报展开二次回击。海报不仅强调“生活不是试验场,莫拿生命开玩笑”,还重申自家车型安全性突出,例如采用“龙骨框架驾驶室”“30%高强钢铠甲式超强防护”等。同日,东风柳汽还发布公开信,明确指出相关视频所呈现的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质疑测试结果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随着争议持续发酵,8月3日理想汽车发布《关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态度趋于缓和,称此次测试仅为验证和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非针对其他任何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

最终,在各方积极调解下,局势逐渐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8月6日晚,《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事件的联合声明》对外发布。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经充分沟通达成一致,以友好理性的方式握手言和。至此,这场由理想i8碰撞测试引发的舆论风波暂时落下帷幕。

关键细节依旧成谜


图片

在联合声明中,理想汽车就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意外卷入舆情争议、品牌形象受损,以及让卡友和相关公众产生误解一事表达诚挚歉意,同时特别声明,从未刻意借测试质疑或影射东风柳汽的车辆质量与安全性。

对于这一说法,外界并无太多质疑。毕竟,理想汽车和乘龙卡车分属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然而,从实际结果来看,理想汽车无疑在这场测试中“翻了车”。测试结果一经公布,便引发大量网友质疑。“2吨轿车撞停8吨卡车,这是要颠覆物理界?”“不会真有人以为家用车能撞得过卡车吧!”……类似犀利又带有调侃意味的言论层出不穷。更有不少吃瓜群众试图剖析测试视频中存在的疑点,他们认为测试卡车可能处于空载状态,而现实中卡车多为载货状态,两者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差异极大;若卡车驾驶室锁止结构未受损,绝不可能出现车头分离的“魔幻”效果。

至于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如今已难确切知晓。东风柳汽此前在指责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中所提及的质疑点,包括“未公开测试车辆状况(双方车辆是否存在改装、减配情况,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等)、场景环境(测试场地状况、车速、驾驶状态等),以及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等,联合声明中也未给出明确答复。

此外,公众普遍关注的卡车车头是否正确锁止问题,各方同样未给予正面回应。更令人产生质疑的是,此次测试所用卡车系采购的二手车,即便官方宣称其仅作为移动壁障,但其实际车况、是否存在隐性损伤等关键信息的缺失,进一步削弱了测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以诚信筑牢安全防线


图片

三方虽达成和解,但此次事件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的反思却远未终结。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车企为凸显产品优势、吸引消费者关注,开展各类测试与宣传活动,本是无可厚非的常规操作。但必须明确的是,所有行为都应建立在合法、合规、诚信的基础之上,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底线,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基本准则。

从这起事件不难看出,部分车企在营销中存在过度追求噱头、漠视客观事实的问题。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损害同行品牌形象,更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更为严重的是,若车企传递的信息存在虚假或误导成分,可能让消费者陷入选择困境,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安全。

此前,在组合辅助驾驶领域,就有消费者因轻信车企夸大宣传,在实际驾驶中过度依赖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最终酿成严重事故。事实上,在7月下旬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已明确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采用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一权威发声,无疑给过度宣传的车企敲响了警钟。

理想汽车此次碰撞测试同样与安全息息相关。不少网友之所以反应强烈,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种测试可能会向公众传递错误认知,让他们误以为轿车可与卡车一较高下。但现实是,避让大型车辆是基本安全常识,乘用车与卡车(尤其是重卡)相撞的危险性极大。2024年《乘用车追尾卡车事故分析报告》显示,高速公路上乘用车追尾卡车的致死率是其他车型事故的4倍。由此可见,乘用车车主驾车时务必与卡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其侧后方或盲区范围内。

此次事件为整个汽车行业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课”。车企当以此为戒,摒弃“流量至上”的短视行为,彻底杜绝不当竞争和虚假宣传,让汽车行业真正在规范与诚信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文:张冬梅 编辑:孙伟川 版式:刘晓烨

图片


图片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