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汽车圈谁最会玩“悬念”,还真非长安逸动第四代莫属。
一开预售,直接把价格区间定在了8.79-9.99万。
你说,这个价位搁如今“卷到飞起”的家轿市场,算不算是拿大锤往地上一锤,搞个大动静?
但新一代逸动到底能不能掀起点浪花,这事还真没那么简单。
表面上看,这车号称全新外观、智能座舱、动力还换了新心脏,感觉仿佛“黑马”本马要翻身。
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一夜爆红的“黑马”?
咱们不妨今天就给它拆解拆解,看看这逸动是想搞点新花样,还是套路太深。
真相嘛,其实得慢慢抽丝剥茧。
首先瞄一眼外观。
说实话,第四代小逸动这回的衣服确实比起上一代要潮不少。
前脸贯穿式大灯一亮,不管你是不是懂行,那视觉冲击感妥妥让人眼前一亮。
LOGO居然会发光,科技感瞬间往前推一米八。
车侧的溜背线条没改,依旧延续前代那股“运动风”,不过门把手坚持用传统的机械式,也算是一份老派的忠诚。
18英寸轮毂这回上了台面,整车寸头也做到了4785×1840×1440(1450)mm,轴距2765mm。
数一堆数据,意思就是,这小轿车现在空间不小,路上谁都能瞅出来有点“大块头”气质。
但话又说回来,哪个紧凑级家轿不是主打空间和运动?
反正现在不来点花里胡哨,你都不好意思喊自己“新一代”。
比较有噱头的算是新增了电动扰流板,当然得选装,加钱的事,但至少多了一份“跑车风尚”的姿态。
不过,这种东西对于日常通勤的注意力党来说,也许就是买的时候会心动,用的时候逐渐遗忘。
这不是段子,这是血淋淋的事实。
讲完了颜值,回头咱再看看这内饰。
坦白说,怀抱式中控设计现在天下流行,逸动这波“顺潮流”操作没啥毛病。
但你一坐进来,眼神立刻被那块14.6英寸的大屏吸引,纯横置,视觉上感觉能直接刷电影。
新款三辐方向盘也明显更觉“手感科学”,左手一握,仪表盘(10.25英寸)也更贴合方向,略有点“驾驶舱沉浸”味道。
就怕你是那种需要仪表盘时时盯值的老司机,那这点“小靠近”或许戳到你的痛点。
换挡机构重新调了,估计是想让切换动作更顺,毕竟双拼色设计加上布局简约,豪华感确实厚了一层。
有一说一,现在没有点科技感都不好意思“上班”。
但内饰漂亮归漂亮,智能配置才是这车主打的“天枢智能座舱”。
支持语音和AI大模型DeepSeek对话,堪称“座舱里的ChatGPT”。
还能一键扩展手机生态,Carplay、HUAWEI HiCar、Carlink随便你连,打通手机和车机两条生活线,直接告诉你“你可以在车里待两小时,手机和座舱互通互联”。
这波操作对年轻人简直太友好了,毕竟现在谁敢离开手机半小时,手都觉得空。
但实际体验如何?有没有“卡顿”“掉线”这些细节麻烦?
目前嘛,只有官方宣传,并无大面积车主反馈,还得真到路上开开才知道。
动力方面,逸动这回只给了1.5T发动机。
以前有些网友吐槽:自吸动力慢半拍,涡轮要不起。
这次直接搭载了500Bar高压直喷系统,最大功率141千瓦,峰值扭矩310牛·米。
配套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按道理不用担心动力响应拖沓。
这些数字口径都挺大,落到实际驾驶,理论上起步快,后段发力也不孬。
但要是你真上路猛踩两脚,心里还是会有点小担心——会不会“蹿”得太急,双离合会不会“顿挫”?
现在厂家给的数据都很美好,具体驾驶质感只能等待首批车主现身说法。
毕竟数据会说话,但体验最能打脸——你看现在多少车企在参数上“卷”,但开起来就一句话:“纸面王者,路上掉队”。
逸动能不能成为“同级黑马”,还得看大家试了以后敢不敢“吹”。
讲了这么多,不禁想问:预售区间8.79-9.99万,这钱花下去,图什么?
有人奔着花小钱办大事,有人图个面子,更有人就想买个实用的家轿,偶尔装点科技和运动风。
逸动这波新换代,主打“质感运动、智能座舱、动力升级”。
正好切中了目前年轻人的痛点需求。
可是,“黑马”这个词,往往被用滥了。
以前是谁都会喊自己家车“黑马”,到头来跑一圈下来,东风压倒西风,马马虎虎。
逸动这次到底是不是能站住脚,稳稳切下一块蛋糕,不是光看参数排队。
要考虑服务、品控、保值,和众多竞品一起PK才有说服力。
比方说,同价位的吉利、比亚迪、广汽有哪些车型,外观、动力、智能、空间都有哪些优势和短板?
这些信息,暂时没有官方明细,大伙只能等后续详细评测出炉。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羊毛出在羊身上。
谁都想一步到位,可“千金难买心头好”,选车这种事,还真得多听多坐少冲动。
说白了,现在家轿市场卷到极限,逸动第四代这样的“新生儿”,既有品牌背书,也有改革劲头。
但除非能在实际体验中给出惊喜,不然也只能在“参数党”层面刷一刷热度。
也可能你会问:同级国产车智能座舱是不是都是一堆配置吹上天,实际用起来一地鸡毛?
是不是动力调教都差不多,外观也没有让人“一见钟情”?
这些问题,真得等车主交作业。
据说现在网上已经有车友开始讨论“车机卡不卡”、“动力有没有顿挫”、“空间能不能坐下六个人”。
但,都只是预热,真想知道到底硬不硬,还得等提车、试驾之后再拍板定论。
有点像“盲盒经济”,买的不仅仅是车,更是一种未来可期的小小幻想。
你说有没有意思?
再回头看,长安逸动这个品牌,在中国汽车圈子里其实一直是勤奋努力类型。
不是那种一炮而红型,也不是低调沉寂型,属于在“卷”里面卷出了自己一套生存法则。
这一代车子搞升级,其实是对市场的一次主动迎合。
科技感、智驾、空间、动力全堆上阵,乍一看,啥都不缺。
但行业有云:“配置拉满不一定体验拉满。”
你要是真的用起来不顺手、不顺心,光是堆数据没用。
消费者现在更聪明,不再看“官方PPT”,而是信口碑和圈层影响。
现在谁敢出门吹自己“智能座舱”,都要防着被网友“打假”。
咱们买车,都图个眼见为实,用得顺手,售后好,省心。
没错,现在大家买车都讲究一个“懒人哲学”。
谁有一堆复杂的模块谁自个儿玩去,用不顺心还不如放弃。
所以逸动的智能体验到底有没噱头?
是不是那种“想啥来啥”,隔空喊话就能实现?
有待实际体验。
宣传里天枢智能座舱标榜AI语音、全域互联、无感切换。
但谁知道,到底能不能流畅?
会不会沦为“高级鸡肋”?
这年头,“黑科技”不等于“黑马效益”。
也别光批评,其实逸动这波换代做得不错。
价格给到了基本够用的区间,颜值提升有诚意,智能座舱是加分项,动力足够家用、偶尔躁动一下也不会掉链子。
站在买家的角度,这车确实值得一试。
但,“值得一试”不代表就能“全民买单”。
中国车市就是这样,能听到一堆新车预售,网友、媒体齐刷热度,大家嘴上热闹,心里还是得算个明白账。
究竟逸动能不能成为同级黑马,还得等市面真正见分晓。
说到底,买车这种事,谁都有“做功课”的权利。
信息透明才是真正公平。
喜欢逸动,可以多看看实车,多问问现有车主。
别被宣传图里的“光鲜亮丽”迷了眼,关键还得看“用得爽不爽”。
现在官方只放出了部分参数,实际体验才是终极王牌。
祝愿第四代逸动能不负期待,真成一匹横空出世的同级黑马。
但要是又是“纸上谈兵”,那最多也就是圈粉一波“看热闹”。
咱老百姓买车,到底看重啥?
跟大家聊聊,如果你预算十万以内,家轿整备选,啥最打动你——颜值、配置、动力、还是品牌口碑?
是不是智能座舱已经变成选车“标配”了?
或许你有心得,也许你有吐槽。
评论区聊聊,逸动这波操作你怎么看?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