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图片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引言:最近知名媒体人公开爆料,某车企的“小订破万”营销是假的。最让人没想到的事,在被爆出之前,这已成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现在车圈的营销多种多样,有些魔幻到看都看不过来,什么各种对比测试,各种续航能耗稳定性测试,还有智驾推演模拟实操测试。

这些营销虽然魔幻一些,但是起码还在比较真实的基础上,即使魔幻一些,起码不是假的,不买车的人看了,也且当做是图一乐。

可是没想到,一项最能够直观反映车辆好坏情况的数据,竟然被爆是假的。在8月30号知名汽车媒体人吴佩,竟然在社交平台上直接炮轰车圈乱象。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一直被一众消费者非常看重的一些车辆订单数据,竟然是由车企造假的数据。而且他们的造假手段还非常的简单粗暴。

只是简单的由负责承接营销的广告公司,在车辆发布会或者是预售会之前的几个月,经过一番策划之下,所谓的“小订过万”就被提前内定了下来。

要知道大多数普通的消费者,对于车企发出的许多专业性数据和复杂的专业性名称,是看不太懂的。

很多普通想买车的消费者,多数都是用新车预售时的小订数据,以及发布上市之后大定数据的多少,来判断一辆车的好坏。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毕竟一些车企提出的那些复杂数据,说的多好,都没有真正的经过市场的检验,大家都没试过是不是真的好。

订单的数据,却是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示新车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毕竟无论是小订还是大订,那都是消费者拿出了真金白银出来买单的。

再加上国内的许多消费者,都普遍有扎堆买东西的习惯,买的人多的产品,那多数可能是一个好产品。

而在买车上面也是这样,许多普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新车的订单数据的多与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没想到车企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个消费心理,竟然通过订单数据造假的方式,来骗消费者“入局”买车。最炸裂的还不止于此。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为哄领导开心,

不惜策划“小订过万”骗局

为什么部分车企这么热衷于对“小订过万”的造假。吴佩其实也点出了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营造出一种车辆爆款的假象,然后吸引消费者购买。

确实当今的国产车出奇的内卷,既卷价格又卷配置,最后还要卷销量,特别是新势力头部车企,打造了多个现象级爆款之后,部分友商更是压力满满。

比如持续畅销的华为系爆款——问界M9,虽然均价要50万在55万之间,但是其一经推出,其月销量就长时间维持在万部以上。

图源:网络

宣称从不直接造车的华为,通过一个又一个王炸,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了车圈。还有跨界的小米汽车,旗下的汽车更是创造了现象级的大定情况。

小米YU7在上市18个小时大定数量就超过了24万辆,新势力车企推新品如下饺子的今天,小米汽车却只用两款车,就创造了现象级的销量神话。

这些新势力头部的车企所创下的销量神话,给许多厂商都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压力。所以很多厂商在新车发布的时候,领导肯定是对市场部门和策划部门下足了KPI的。

这就牵出了订单造假的另一个原因——哄领导开心。

图片来源网络车型与内容无关

且不说KPI,在小订时不时就涌现出订单神话的车圈,懂得揣摩领导心思的下属,为了领导的成绩,为了自己的升职,那不得整几个“小订过万”。

但是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车企新车没那么获得市场的认可的话,“小订过万”其实是很难的,那就只能造假了。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车圈的“小订过万”的新车越来越多,而达不到这个能力的,又想卷的车企,那就会通过造假,来加入到“小订过万”的竞争中去。

这也就出现了,只要新车发布,很多基本上都会发出自己的小订、大定成绩。到底哪些车企的“小订过万”有水分,哪些没有呢?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订单数据到底有没有造假,这就要看车企的良心了。毕竟在订单数据上,就连各大权威数据统计机构都拿不到最真实的数据

每个机构对同一款车的销量统计甚至会不同,问就是统计的口径不同,实质上是车企对于车辆的销售数据,拥有绝对的掌握权

这些数据造假的车企,就不怕被消费者发现,而后塌房吗?其实部分车企敢这么做,它就是在赌,而且是在有了稳赢的筹码的情况下去赌。

这些车企赌的就是消费者没有记忆。毕竟在国产车不断在市场上角逐的今天,新车上市就跟下饺子一样,几乎每天都有新车发布。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它们赌的就是,即使塌房了,那这种不好的记忆,也能够在新车发布的信息潮中被淹没掉,被发现了大不了道个歉,然后下次新车发布换个名字继续搞。

既然如此,做为普通消费者应该怎么甄别,可能订单造假的车企呢?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涉事超6万辆

虚假造就的繁荣

在吴佩曝光之前,订单数据造假其实早就有人在网上曝光了,不过像吴佩这种汽车圈内的知名媒体人,对这种现象进行曝光还比较少。

但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订单数据造假这种情况,可能在车圈内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可能已经持续了很久了。

如今这种事情虽然在行业外公开了,但是相信以后想要进行数据造假的车企,依然不会停止造假动作。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我们普通消费者想买车的时候,能够做的就是尽量避开这些数据造假的企业,这个时候,相关的甄别方法就很重要了。

首先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思维习惯谨慎参考相关车企给出的小订、大定等数据。如果不是急用车的话,建议等一等。

等上几个月,等新车销售平稳后,其真实销量就会显露,比如某车企,在上市时就宣布订单2个小时就破万,但是后面的实际月销只有两千辆左右。

同时也有专业的车圈业内人士指出,想要最权威的看出“小订过万”是否造假,可以去查一查这个车型的上险量。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每一部新车落地,都需要购买交强险,这个是几乎没有造假的空间的。与其去纠结“小订过万”是否造假,不如直接去查新车销售最终端的数据——上险量。

除了“小订过万”数据造假之外,车圈内还隐藏着不少造假手段,甚至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车企,也在炮制虚假繁荣。

比如前几个月被官媒揭露的“零公里二手车”。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有车主发现,吉利旗下的极氪直营门店,将许多已经投保过户的库存车,当做新车去卖给车主。

为了让车主“心动”,销售人员还以限时优惠等名义,促使消费者尽早提车。而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一个门店,而是全国多地的极氪门店都上演着同样戏码。

图源:中国证券报

那么极氪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案不言而喻,既然是库存车,那自然是为了冲库存回笼资金。这些库存车又是怎么来的?

前面已经提到了,交强险的数据很难造假,也就成了衡量一部车销量真实程度的一个参考,其可能是出于这个动机,通过将新车上险的方法,来提高区域的销售业绩。

而根据乘联会对极氪2024年全年产销量的统计,当年极氪一共生产了22.5万辆车,卖出了22.2万辆产量大于销量,极氪客观上是存在未卖出去的新车的。

无独有偶除了极氪之外,另一知名车企哪吒也曾经用过类似的手段,来炮制虚假繁荣。

图源:央广网

哪吒汽车用“先投保后销售”的方法,进行虚增销量,这个虚增数量甚至涉及6万辆车。

通过数据造假,来炮制销量上的虚假繁荣,似乎成了车圈内不少车企所惯用的“灰色方法”。

当然这些造假手段可能还是车圈造假的冰山一角,有许多世界知名车企,甚至也频繁造假,时间跨度甚至长达几十年。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五大车企同时爆发造假丑闻

日系车做为畅销世界的一个品牌,其全在去年爆出有日本车企造假,而且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还是五大日本车企同时造假。

在2024年6月的时候,日本的相关单位忽然发布了一则消息,包括丰田、本田、雅马哈、铃木、马自达总共五家车企,有所谓的认证违规问题。

图源:新华社

认证违规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但实际上这五家车企的所作所为,和造假完全没有区别,甚至是在谋财害命。

就拿全球第一的车企丰田来说,其在车辆的安全测试中,向有关机构提供了伪造的数据,并且在送检的过程中,对送检车辆进行了特殊改装。

这些经过改装的车,自然比卖出去的没有经过改装的车,安全性更加好。也就是说消费者花了钱,买的确实数据上显示更加安全,但是实际上没那么安全的车。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更加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丰田的相关数据伪造,竟然从四十年前就开始了,这些伪造的数据包括了安全气囊、碰撞测试等数据。

马自达则更加狠,为了避免在测试和展示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气囊没有及时弹出的情况。马自达将原来的通过传感器感应弹出的,改成了使用倒计时来控制安全气囊。

要知道车辆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遇到碰撞的话,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气囊都是保命的关键,然而丰田和马自达却在这里面动手脚,这都不是简单的认证违规了,而是谋财害命了。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这五家车企总共有38种车型存在相关的问题。造假时间如此长,车型如此多,后果如此严重,这些日本车企的回应却是一如既往——鞠躬道歉。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写在最后

有人说一个好的产品,不用公布销售数据,不搞预热,不搞发布会也能够卖的很好,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但是这个定义,恐怕不适用在车上,毕竟买车就是入手重要资产,如果不通过各种数据和各种介绍,去了解它的话,轻易入手的话,买到不好的车那就亏大了。

所以这种话未免说的太过于绝对,还要具体看什么产品。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目前部分车企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消费者一直看重的销售数据进行造假,扰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

站在部分车企的角度,在缺乏核心卖点,没有很拿得出手的技术的基础上,在国产车如此内卷的当下,进行数据造假又似乎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方法。

这也是数据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做的,也只能多看看多等等,对于一些车企发布的销售数据,谨慎参考。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小订破万路上却看不见,媒体人炮轰车圈乱象: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有驾
0 篇内容创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