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万的宝马看都不看,二十万的宝马抢破头。”这话听着,怎么咂摸都有一股子背叛的味道。
曾几何时,那枚蓝天白云标,是多少人身份的图腾。饭局上,车钥匙往桌上一拍,都不用多言语。可现在,官方指导价三十五万起的宝马i3,落地价直接干到了二十万出头。市场用真金白银告诉你,那个“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想当年,就在没几年前的2021年,BBA三家在国内豪华车市场,那可是呼风唤雨,联手就拿下了超过六成的份额。宝马一年在中国卖出接近八十五万辆车,奔驰七十多万,奥迪也近七十万。那会儿的品牌溢价,是刻在骨子里的,消费者心甘情愿为那个徽标买单。
今年的财报就没法看了。2025年上半年,三大品牌在中国的销量集体两位数下滑,宝马跌了15.5%,奔驰14%,奥迪也掉了10.2%。这直接导致了三家交出了近年来“最惨”的成绩单,奔驰净利润直接腰斩,宝马净利少了近三成,奥迪更惨,增收不增利,净利跌了快四成。宝马在财报里说,高端消费疲软。话说得很委婉,但谁都明白,不是大家不爱花钱了,是觉得花在你身上,不值了。
真正要命的,不是价格,而是定价权。第三方数据显示,奔驰的单车成交均价一年就降了7.2%。而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三十万以上的市场,中国品牌已经占了八成以上。更扎心的是,五十万以上的市场,问界M9把宝马X5给超了。这说明什么?品牌和价格之间的那根牢固的绳索,正在被一点点剪断。
现在,BBA终于开始慌了,放下了身段,开始“近身肉搏”。打法也很直接:降价,外加恶补智能化。奔驰全新纯电CLA,起售价直接拉到二十五万区间。上汽奥迪更狠,E5 Sportback算上优惠,二十二万多就能开走,上市半小时订单就破了万。看来价格这把刀,确实锋利。
光降价还不够,还得“换脑”。奔驰牵手字节跳动,要把豆包大模型塞进车里;又联合Momenta,搞智能驾驶。奥迪那边,一汽和上汽的几款新车,都用上了华为乾崑智驾。上汽奥迪的E5,甚至把传统的四环标都换成了发光的字母“AUDI”,这姿态,可以说是非常努力地在迎合新时代了。
只是这种临阵磨枪式的补课,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新能源车卖的是什么?是智能座舱,是人车交互,是一个“移动的第三空间”。BBA过去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操控感,在新一代消费者眼里,权重没那么高了。当一个百年豪华品牌,需要靠外部科技公司来定义自己的“灵魂”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尴尬。
宝马的处境似乎更被动一些,新世代的国产车型要等到2026年才能大规模量产,这中间的产品空窗期,市场可不会等人。
从身份的象征,到如今靠性价比换销量,BBA的这场转型阵痛,才刚刚开始。用价格换来的市场,能支撑起曾经的豪华梦想吗?当蓝天白云标不再昂贵,它还香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