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一季度营收破百亿的消息刷屏时,我盯着那个14.9%的毛利率数字看了很久。这哪里是财报啊,分明是一份当代造车新势力的"病危通知书"——用激光雷达当白菜卖的企业,迟早要跪着求消费者施舍品牌溢价。
你们还记得三年前那个在ICU门口徘徊的零跑吗?2021年营收才31亿,差点被新能源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现在倒好,靠着一手"高配低价"的绝活,硬是把C10卖成了电动界的拼多多,10.8万的均价里还塞进去激光雷达,这操作比菜市场砍价的大妈还生猛。可当消费者习惯了12万买激光雷达SUV,谁还愿意为你的品牌多掏一分钱?这让我想起当年宝沃汽车声嘶力竭喊"德国品质,中国价格"的样子,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看看那些狂欢的数据吧!一季度交付量暴涨162%,海外销量冲到新势力第一,跟Stellantis勾肩搭背搞什么"零跑国际"。表面风光无限,扒开账本全是隐疾:每卖一辆车要倒贴1.5亿经营亏损,技术授权换来的渠道就像借来的西装,指不定哪天就被合作伙伴扒个精光。更讽刺的是,马来西亚工厂还没投产,供应链成本已经在地图上画出了个向上的箭头——这哪是出海啊,简直是给比亚迪和长城表演花式跳水。
那些在财报里跳舞的数字骗不了明眼人。当零跑把LEAP 3.5架构当救命稻草到处兜售时,像极了当年山寨手机厂商抱联发科大腿的架势。可问题是,当Stellantis自己的电动车技术成熟那天,谁还需要这个"中国技术搬运工"?这让我想起老家那些代工厂,最辉煌的时候厂房能占半条街,现在都变成了直播基地。
最揪心的是那个77.5%的C系列占比,其他产品线加起来还凑不齐四分之一的戏份。这不就是电动车界的偏科生吗?语数外考满分,其他科目全挂红灯。现在靠着"堆配置不要钱"的野路子杀出血路,等消费者审美疲劳了,难道要表演胸口碎大石来维持热度?看看特斯拉就知道,Model 3和Model Y的黄金组合才是王道,既要走量的爆款,也要撑门面的旗舰。
新能源赛道的裁判哨早就变了。前些年比的是谁PPT做得炫,现在拼的是谁能在ICU里多撑五分钟。零跑这手"技术换市场"的牌打得惊心动魄,可当所有玩家都开始卷智能驾驶、800V快充的时候,你猜消费者是记住"最便宜的激光雷达",还是"最可靠的智能汽车"?这场生死时速的游戏里,暂时领先的未必能笑到最后,但丢了品牌灵魂的肯定第一个出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