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那个发动机厂,黄了。名字都给改了。
这事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代表一个叫“发动机教父”的老神仙,在中国市场彻底修仙失败,直接成盒了。
更吓人的是,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他前面,讴歌、菲克、雷诺,一堆当年听着牛逼哄哄的名字,排着队在奈何桥上喝汤。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这帮在全球市场还能耍两下的国际巨头,一到中国市场,就跟被抽了道骨一样,直接瘫了呢?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很多人上来就甩锅,说哎呀是政策不好,是偏袒国产新能源。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但这个借口吧,属于典中典,跟“我这辈子就只爱你一个”一样可信度爆棚。
你稍微扒拉一下时间线就知道了,在新能源还没把油车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那帮哥们儿就已经在ICU里反复横跳了。2021年之前,市场还是燃油车的天下,丰田大众们还在开香槟庆祝销量新高,而讴歌菲克雷诺呢?早就凉透了。
2020年,讴歌销量下滑24%,菲克暴跌45%,雷诺直接腰斩。这叫一个惨烈,跟被大卡车碾过一样。这跟新能源有毛关系?那时候新能源市场份额才5%,是个弟弟中的弟弟。
而且,新能源车也不是什么独家秘笈,不是什么天授神权。国产能造,你合资也能造,补贴大家一起拿,机会是平等的。
讲真,怪政策,就是典型的输不起,不承认自己菜。
那到底是为啥呢?
答案简单到有点侮辱人——就是菜,还不肯承认,甚至还带着一股子莫名其妙的傲慢。
现在的中国车市,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是大型修仙现场。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国产品牌都疯了,天天在那搞配置内卷,什么大彩电大沙发不要钱一样往车里塞。智能化、大冰箱,玩儿命地往前冲。恨不得给你装个任意门,让你上班直接传送到工位上。
你再看那帮老牌巨头,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摆烂的”。
卖着十年前的技术,二十年前的思路。车子空间跟压缩毛巾一样,配置寒酸到姥姥家了,动力弱得像林黛玉,油耗高得像帕鲁。我昨天晚上点了个外卖,那个辣子鸡丁里的花生米比鸡丁还多,就跟这些合资车的配置单一样,重点全错。
最骚的是,二十多万的车,一个CarPlay还得加钱选装。就问你气不气?这帮人到底怎么想的?!他们以为自己的祖宗牌位还能镇住谁?雷电法王吗?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有时候真的不能理解。他们是不是觉得中国消费者还停留在80年代,看到个洋牌子就得跪下?Jeep在中国搞了半天,弄出来的指南者,完全没搞懂中国人要的是啥。我们想要的是大空间、低油耗、智能座舱,结果你给我一个越野图腾?大哥,我天天在市区堵车,我越野个锤子啊?去菜市场越野吗?这种品牌玄学,真的,也就骗骗自己了。
但能骗,就是能骗。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为啥这些品牌在中国混不下去,在国外活得还挺滋润?坏了菜了,难道是中国的水有问题?
其实很简单,因为国外市场不是自由搏击,是世袭罔替。
它们的成功不是因为自己能打,而是因为它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穿了金钟罩铁布衫。
比如Jeep在美国,那就是个图腾,是信仰。车子糙点,油耗高点,没关系,粉丝就好这口。人家买的不是车,是情怀,是美国精神的压缩包。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你把这套拿到中国来,谁认识你啊?你这点品牌玄学,在中国市场的降维打击面前,跟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再说那些成熟市场,美国、欧洲、日本,早就被本土势力瓜分干净了。零售、金融、售后,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你一个外来户想插进去?比道诡异仙里的主角还难。
日本市场更绝,本土品牌占有率超过95%,完全是内循环。雷诺菲亚特这种,在日本的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别说人家在海外活得好,那是在温室里活得好,是靠着祖传的份额和渠道惯性在吃老本。一到中国这个大型蛊场,大家都在掀桌子,都在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你还想体面地赚钱?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别扯什么市场开放不开放。
真相只有一个:中国市场不是地狱,中国消费者才是。
你把中国消费者伺候明白了,你去打世界市场,那就是三体人打原始人。你伺候不明白,那就别干了,回家养老吧,真的。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