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

一边是新能源车企擂鼓喧嚣,恨不得明天就进入全面电气化时代,另一头呢,瞅瞅四月销量榜单,傲立潮头的依旧是那些吞金兽。

这反差,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

说好的绿色出行呢?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说好的弯道超车呢?

别慌,瞧瞧近来行将问世的这几款内燃机新车,兴许你就能参透为何诸君嘴上高呼“电车真香”,腰包却很诚实地为油车买单了。

哈弗猛龙,居然也搞了燃油版,这名号一听就雄赳赳气昂昂。

造型嘛,孔武有力,生怕旁人不知“老子不好惹”。

但这次可不是徒有其表,肚量也扩容了,还把档把挪到方向盘边儿上,腾出来的地方给你伺候手机充电,细节之处,颇见匠心。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2.0T心脏,外加四驱加持,简而言之,就是能带你上山下乡,浪迹天涯。

长安CS55PLUS,这番改款,脸谱更趋“流量化”了,宛如其UNI家族的复刻版。

后备箱容积稍有进益,勉强能塞下几个登机箱。

重头戏在于那颗心脏,1.5T的,马力有所擢升,攀爬陡坡时底气更足。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竟然保留了物理按键!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当下不少车企都巴不得把所有功能一股脑儿塞进触屏里,殊不知行车途中,盲操物理按键才是yyds。

大众速腾,老炮儿级选手。

此番换代,前脸愈发精致,但整体格调依旧是熟悉的味道。

轴距岿然不动,但车身尺寸有所延展,后排座椅也加厚了填充物。

1.5T引擎融入了米勒循环技术,宣称油耗更臻经济,满箱油续航堪比马拉松。

朗逸Pro,合资品牌也坐不住了。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直接祭出双前脸策略,一个经典,一个前卫,力图雨露均沾,俘获更多拥趸。

1.5T引擎配备可变截面涡轮,据说起步加速凌厉迅猛。

杀手锏在于价格,传闻要下探至十万出头,摆明了要跟自主品牌掰手腕。

究其原因,为何内燃机车还能苟延残喘?说到底,还是一个“实”字当头。

其一,补能便捷性碾压。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时下充电桩数量虽有增长,但逢年过节高速服务区,排队候“电”的长龙能让你怀疑人生。

加油呢?

分分钟搞定。

其二,维保的普适性优势明显。

路边摊随便找个修车铺,哪怕是疑难杂症也能给你摆平。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反观电动车呢?

电池、电机一旦闹脾气,你还得乖乖回4S店报到。

其三,配置方面毫不逊色。

抬头显示、自适应巡航,这些高科技配置,内燃机车也一应俱全。

并非只有电动车才能标榜未来。

事实上,各大车企也是心知肚明。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当下内燃机车才是利润奶牛。

以大众为例,去年在华销售的两百余万辆汽车中,七成都是内燃机车型。

新能源是星辰大海,但内燃机车才是眼下糊口的饭碗。

仅凭这一数据,便足以窥见当下车市之镜像。

现如今,消费者购车愈发趋于理性。

内燃机车销量超70%,为何消费者仍青睐传统燃油车?-有驾

量体裁衣,各取所需,靠谱才是硬道理。

新能源车或许代表着未来图景,但内燃机车承载着的是当下的烟火气。

恰如老字号餐馆的全新菜单,既有经典菜肴,亦有网红甜品,各取所需。

想要排面,有速腾;想要野性,有猛龙;想要实惠,有朗逸Pro。

当我们囿于“怀旧滤镜”,将内燃机车的“文艺复兴”归咎于消费者的守旧心态时,是否忽略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新能源汽车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捉襟见肘?

须知,在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加油站的覆盖率远胜于充电站。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悖,消费者拥抱内燃机车,并非全然出于对新技术的抵牾,而是在权衡了经济性、便捷性与可靠性等诸多维度之后,做出的审慎抉择。

是以,内燃机车的回暖,并非情怀作祟,而是生活所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