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名车主维权!小米SU7 Ultra风波,真相几何

小米汽车深陷虚假宣传门

哎,你知道不?最近小米汽车出大事了。他们家高端车型SU7 Ultra因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好多准备买车的人都不干了,有超过300个准车主建了个维权群,嚷嚷着要无损退车呢。

这事到底有多严重呢?就是那些买了这碳纤维部件的车主一测试,发现跟宣传的根本对不上!官方不是吹得很厉害吗,说这个碳纤维部件能“双风道高效导流”,结果一拆开一看,啥呀,就是一个摆设,根本没跟散热系统连上,就光是减轻了1.3公斤重量,可这玩意儿选装费就得花4.2万啊!

虽然小米在5月7号晚上赶紧出来道歉了,还说可以换铝制机盖或者给2万积分(大概值2000块钱),但这下车主们更气了,觉得这是用代金券来糊弄人呢,根本没解决问题,所以维权的声势越来越大。

唉,这下小米汽车真是摊上大事儿了。

300名车主维权!小米SU7 Ultra风波,真相几何-有驾

小米汽车“割韭菜”翻车了

这场风波真是把小米汽车在高端化路上遇到的问题给暴露出来了。先说个小细节吧,小米作为一个跨界造车的新玩家,还是沿用了它以前做手机时的套路——靠参数来吸引眼球。比如那个碳纤维前舱盖,说是“纽北赛道同款”,听起来很唬人,但其实这东西的散热效果跟普通的铝制机盖没啥差别,所谓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根本没啥实际用处,就是个摆设,纯粹是好看而已。

再说说小米这次的危机处理,那真的是问题一堆。给用户的补偿方案一点都没和用户好好商量,而且对“虚假宣传”这事也是轻描淡写,直接说“信息表达不清楚”就完了。这种态度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出问题了。之前那起SU7高速爆燃事件,死了三个人,还有智驾系统的识别问题、车门解锁延迟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完全解决清楚。再加上这次关于碳纤维的争议,小米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是接连受挫啊。

300名车主维权!小米SU7 Ultra风波,真相几何-有驾

车企宣传别踩法律红线

在这场游戏里啊,法律的红线和做生意的道德这两者之间的碰撞特别重要。按照《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要是广告说得跟产品实际的情况差别太大,那就可能算作虚假宣传啦,消费者就有权要求“退一赔三”。之前就有一个车企的例子,因为车的实际配置跟宣传的不一样,结果被法院判要退钱还得多赔一倍的钱。这个事情给那些想维权的小米SU7 Ultra车主提供了一个参考,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告。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呢,小米这次的事情也暴露出了新能源车销售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当你吹得太厉害的技术,最后被实际测试打脸的时候,那些花哨的宣传迟早会反过来伤害品牌的形象。就像蔚来和特斯拉之前也因为自动驾驶宣传的事儿被舆论围攻过,小米得记取这些教训,在搞技术研发的同时,也要注意别在宣传上太过头,得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个平衡才行。

300名车主维权!小米SU7 Ultra风波,真相几何-有驾

小米汽车的生死劫

现在,小米遇到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产品本身了,更是一场重新赢得用户信任的大挑战。雷军也承认,“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不过,在危机里其实也藏着机会: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把产品质量管得更好,跟用户多沟通、更透明,说不定能把这次危机变成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机会。毕竟,汽车行业现在比拼的早就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据了,而是用户的体验感和长期的品牌口碑。这一点呢,对小米这种做互联网起家的企业来说,可是个必须要补上的重要课程。

你看,“为发烧而生”这个口号听起来多热血啊,可现在却要面对“为维权而战”的现实。小米能不能通过这次危机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这不光是小米自己的难题,也是所有想跨界做汽车的公司都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