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上去就像进了未来客厅,这台银河M9把大号SUV的气场和插混的从容,拧成了一团。方向盘还没握热,液晶屏就跟开了灯会似的,把整车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不炸眼,但你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那天是在一个试驾场地,天有点闷,试驾教练说:“今天别客气,油门可以踩深点。”我心里有数,这种超过5米2的车,提速多半不会太猛。但一脚下去,车身轻盈到有点反常,4秒多破百的那种灵敏感,甚至让我觉得这车不该这么“老实”地呆在家用车的范畴里。安静、快,而且底盘有种厚重的回馈感,像踩着地毯飙车。
说到样子,M9的正脸挺有辨识度——横贯的日行灯像一笔拉过去,拉出来个银河的“签名”,前包围两侧切出来的T形口子,更像是给猛兽嘴边添了点牙形的饰品。梯形的进气口还配了主动格栅,细看才发现车顶那颗“第三只眼”——激光雷达——正像一顶智慧小皇冠,静静等着上路时发挥本事。
这种尺寸的车,光看数字就知道是大块头,可真站在你面前,那种“占满一条车道”的气势,会不自觉让你脚步慢下来。尾部依然是贯穿式的灯,但细节比正脸更讲究,镀铬装饰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空悬系统可以随心调节高度,95毫米的行程,就是上个马路牙子都很儒雅,不会生硬磕碰。
车门一拉开,那股精致感就扑面而来。12.66英寸的长条液晶仪表并不刻意抢风头,但那块足足30英寸的贯穿大屏,一下就把注意力牢牢拴住。副驾的朋友手指还没离开屏幕,自带的AI智能体就用温柔的声音接住了话,引导你完成想做的事。关键是,它的反馈速度不像以前的车机那样有迟钝感,像个稍有脾气、但很靠谱的智能助手。
中控下方还留了两个无线充电板,并且保留了旋钮和一些必需的实体键,这点对老司机来说特别“人性”。不少厂家为了科技感舍弃物理按键,但开车的人都知道,摸着旋钮“盲操”,比低头找触控页面靠谱多了。
座舱布局是个亮点——6座,二排是航空椅,扶手厚、腿托长,甚至考虑到老人上下车的470毫米“台阶”高度。要我说,这细节比大屏更能打动家用市场。腿托、按摩、加热、通风全都有,还多了个17.3寸顶置大屏,孩子上车直接刷动画片占住视线,后排瞬间安静。地板还做成纯平,180毫米的过道宽得够你拎杯咖啡来回走。
后备箱的空间灵活,6座全开有3百多升,日常买菜够了;二三排一起放倒,则能装进两人露营所需的所有家当,甚至还有地儿空着。有人打趣说,把露营床铺好,直接能在里面看星星过夜。
动力部分明显是吉利想炫技的地方——1.5T四缸机配三电机,数据漂亮得不像家用车。尤其是那套AI能源管理,让这车既能拥抱城市的纯电安静,又能在长途时保持1500公里以上的总续航安全感。至于声明里的“馈电油耗只有4点几”,在我看来,它更像是车厂给油价焦虑症用户的一颗定心丸。
智能驾驶也是看点之一。M9的新系统能做到“车位到车位”,而且不需要高精地图。在试驾时,我体验了一段,它能自己在小区穿行,识别各种临时的行人、自行车,像个冷静的老司机。虽然我手始终握在方向盘边缘,作好随时接管的准备,但整个过程真是在偷懒。
开完那天,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照片,有朋友留言:“这尺寸配这个加速,得是大象在跑百米了吧。”还有人顺着玩笑说,“听说后备箱真能装下半个客厅,你要不下次直播量一下?”是真是假我没答,反正车子实力摆在那,喜欢的总会亲自去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