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品牌目前有两个主要市场,一个是主战地北美,另外一个则是新兴的中国市场。凌志去年在这两个大区块内分别做出了379,589辆和181,906辆的销售成绩,其他地区的销售量基本上都它们的零头而已。北美和中国同时也正正是世界上对电动车需求最大的两个市场,为了迎合这两块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凌志不得不加强车型的电动化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凌志ES迎来换代。
图:凌志ES已经发展到第8代车型,代号为XZ20,在最近的上海国际车展正式亮相,依然基于TNGA-K平台打造。
凌志ES的体型大幅度膨胀,轴距从2,870mm增加至2,950mm,车长从4,975mm增加至5,140mm,车宽从1,865mm增加至1,920mm,车高从1,455mm增加至1,560mm。夸张的尺寸不但坐实了ES的E级车身份,更直逼同等级的长轴距版本欧洲车。这也难怪,作为一辆D级车想既保留车内空间又想实现电池化,那原地升级一号属于情理中事,试想,如果想在一辆D级车尺寸下实现电池化,那就只能将体内空间压缩到C级车的标准,车辆定位往往并不是光靠车身尺寸,还要看内部空间容积,电池车的车内空间本身就是个世纪难题,唯有原地升级方可解决。
图:凌志ES变大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方面是迎合北美、中国用户对大车身尺寸无底线的狂热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创造出容纳大容量动力电池的空间。
电动化会是第8代凌志ES的主旋律,这也是他们将新车带到上海车展发布的原因之一。很可惜,纯燃油版本已经不复存在,如果还想“闻闻汽油味”,只能选择混合动力版本的300h和350h。300h搭载代号M20A-FXS的2.0L直列四缸发动机,350h则搭载代号A25A-FXS的2.5L直列四缸发动机,他们均匹配包含电机的eCVT波箱,组成混合动力系统。两个版本都有前置前驱与前置四驱的驱动布局,区别在于后轴上是否带有电机。混合动力版本的车重从1,785~1,935kg不等。
图:两套混合动力系统沿用自上一代车型(XZ10),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图:依靠后轴电机实现四驱已经是凌志品牌的基本操作。
导致ES发生剧烈变化的主因在于电池车版本的加入,凌志不得不把硕大的动力电池藏在乘员舱地台之下。电池车版本有单电机前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驱动布局,分别为350e和500e,标称的续航里程均能超过600km。电池车版本的车重从2,105~2,285kg不等。采用电池版和混动版并行的市场策略,可见凌志对于所谓“电池车就是未来”一说并不苟同,车身迁就是一回事,但电池车无法满足全天候使用需求是一个至今仍无法解决、可见的未来也无法完善的世纪难题,管你什么固态电池、什么100000V快充,电池的本质就是靠化学能储存能量,舢板想充炮艇?谈何容易。
图:与混动版本一样,电池车版本前驱与四驱布局的区别只在于是否拥有后轴电机。
第8代凌志ES的前轴基本维持上一代的设计,均为利于承载动力单元的井字型副车架以及麦花臣(MacPherson Strut)悬挂形式。后轴则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承载后轴电机,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后副车架虽然依然是稳固的井字型设计,但体积更加硕大、空间结构更加复杂,中间留有足够位置容纳电机。后悬挂则从原本由双摇臂(Double Wishbone)与半拖曳臂(Semi-Trailing Arm)混合而来的复合式多连杆形式(Control Blade),进化成正儿八经的多连杆形式(Multi-Link)。
图:前副车架最大的变化是发动机机脚的摆位不同,悬挂的最大变化则为转向节更改成更轻量化的铝合金材质。
图:无论何种驱动形式的版本,后轴均为同一设计。后轴的复杂化,同样助长了车身尺寸的增大。
与市面上大多数电池车一样,凌志ES也因为垫上了厚厚的一层动力电池,地台被迫升高,这同时是车高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变化迫使乘员坐姿升高,所以凌志ES也不得不用上了市面上最通用的解决措施:玻璃天幕,以压缩车顶厚度,换取乘员的头部空间。最要命的是,由于车架相同,没有大电池的混合动力版本大概率也享有同样的“待遇”,“尊贵”得不明不白。
图:同样没有遮阳帘设计,没想到尊贵的凌志车主有朝一日也能体验到“渣男锡纸烫”。
内饰同样全面“新势力”化,传统的物理按键大面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触控按键以及大尺寸触摸屏。异形的12.3英寸液晶仪表板不加修饰地伫立在方向盘跟前,仪表台中央是一块14英寸的多媒体娱乐屏。通过选装,副驾驶可以获得额外一块14英寸大屏与中控屏组成超级大联屏,没想到ES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监控室”。
图:放心,你的手机屏幕没有坏,这是第8代凌志ES主打的浅绿色内饰,让车主在头顶大太阳的情况下也能享受“透心凉”的冰爽感觉。
图:以后设置空调、除雾都要靠“摸”,好消息是音量旋钮尚健在。
图:换档机构变成了随大流的“小揪揪”。
图:大面积美妆镜定能俘获大量千金、太太的芳心。
图:仔细观察能发现主副驾的头枕支架设计有所区别。
图:没错,副驾随时可以被后座的老板“折埋”,后排右侧座椅甚至带有腿托。
图:后排配置相当丰富,通风、加热、按摩一应俱全。
图:尾箱空间相当平整。
凌志ES基本上与同级别的欧洲对手走了同样一条路,试图努力拥抱电动化。可是友商们貌似在这条路上走得都并不太顺利,不知道凌志ES会不会重蹈覆辙呢?但可预见地,以前忠诚于凌志品牌的那群叔父辈进展厅后看到新车可能会一脸愕然,毕竟这已经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ES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