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6上市平淡,配置缩水引争议,权益包装难提销量

最近看到智己LS6上市之后一片寂静,让我不禁想问一句:曾经那些意气风发的新能源新品牌们,是不是到了该自省自救的时候了?为什么华为智界新车一出就疯狂收割订单,而智己这边连个热闹都搞不出来?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

先说定价和配置。智己LS6打出“20万以内纯电SUV”的旗号,无非是想搅一下中端电动车市场的水。按理说,这个价位应该是大多数普通家庭最关注的,买的人多了,自然就能起来声势。可为啥智己没掀起水花?关键就是一句话——诚意不够,套路太多。20万以内的基础版看着价格漂亮,但仔细一扒拉配置,立马泄了气。本来主打的空气悬挂、场景灯语、后排按摩啥的,咱都以为是标配,结果在主销车型上根本找不到影子。这就跟吃自助餐只让你看着海鲜堆,却只给你萝卜白菜,一样的难受。

更闹心的是,智己还在“自动驾驶”上动了手脚。激光雷达不给你,换成视觉方案,这在自动驾驶圈子里就等于降了一级,自动驾驶的加持力顿时弱了一截。如今都2024年了,名头响点的新能源SUV,哪个不在L2高阶辅助驾驶上下功夫?比亚迪、小鹏同价位车型都是大中控屏+细致舒适+大电池起步,智己这边可倒好,来个“丐版”配备,真把消费者当啥了?

智己LS6上市平淡,配置缩水引争议,权益包装难提销量-有驾

有意思的是,智己玩套路,还玩出花儿了。宣传说“7.86万权益”,看上去贼拉诱人,真以为能省这么多钱?实际去门店一问,全是满打满算的“产品升级包”,现金优惠不过1.5万。简单点说,就是给你一堆本该标配的东西包装成选装,还不让你折现。你不选升级?那优惠就是白看。消费者真不傻,谁都能看出这“权益”的水分大得很。更绝的是,还来个“限时低价”——价格只有一个多月有效期,过期再来要多掏两万。什么意思?这就是用时间压力逼单,早买早亏、晚买更惨,无论怎么看,这都不像是想做品牌的大公司干的事儿。

接下来,咱得说说品牌背后的资源倾斜。华为带着鸿蒙智行杀进市场,靠技术、靠生态、靠话题,把消费者狠狠抓在手里。智己呢,虽说背靠上汽、阿里这俩巨头,可一没见真金白银的战略投入,二看不出愿意为品牌牺牲自己旗下其他业务。就拿成都车展来说,尚界H5不到17万就能配备华为高阶智驾系统,价格比智己低,配置反而更足。如果你是上汽的高管,手里俩品牌,一个有技术流量,一个靠“丐版”拼价格,往哪砸资源,难道不显而易见?所以说,表面上智己风光,其实资源早被无声无息地切走了。

再说个现象:新能源市场主流车厂都在说“用户至上”,结果智己这一波操作,把“限时促销、配置缩水、权益打包”玩得明明白白。今时今日,哪位买电车的用户还没见过一两套套路?你没核心卖点、没价格优势,单靠搞噱头能红几天?消费者要的是透明和公平,而不是被动接受规则。就如同买房子、装空调,谁都不愿意发现“买的和送的不是一个东西”,心理落差太大。

智己LS6上市平淡,配置缩水引争议,权益包装难提销量-有驾
智己LS6上市平淡,配置缩水引争议,权益包装难提销量-有驾
智己LS6上市平淡,配置缩水引争议,权益包装难提销量-有驾

我们还得提一个被大家忽视的东西——智己LS6品牌认知度和定位问题。你说你是高端,对不起,高端市场里华为、蔚来理想早分杯羹;你说入门,中端扎堆拼性价比,你这配置和价格也不见得有啥吸引力。说白了就是两头不靠,最后沦为一个“夹心饼干”,谁都没兴趣。企业最怕啥?最怕定位模糊+资源跟不上+用户不信任,这仨叠加在一起,靠谁也没戏。

广告不热闹、订单没数据、庆功不见踪影,这些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智己自己“作茧自缚”的正常结果。你看其他品牌,不管卖得好不好,上市就吹、订单多少就炫,整得跟开联欢会一样,用户也能吃颗定心丸。智己这边连声响都不敢发,字里行间透着底气不足。这种心理别说用户不满,连渠道小伙伴都怕没信心,销量还怎么提得起来?

还得顺带说一句,新能源行业拉大幕提速太快了,车企间厮杀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地步。人家比亚迪一年卖几百万台,规模、产业链、渠道全有绝对压制力,不是靠降点价、玩点噱头就能硬刚。要想突围,就得琢磨核心竞争力,这玩意要么是极致的技术创新,要么就是极致的用户体验,要么给出好得离谱的性价比。智己靠啥?靠上汽、阿里资源?这些年没见你拉出点硬核创新;靠配置?比对手都低一头;靠价格?“丐版”心理防线全飘了。那用户凭啥非得选你?

最后我得扔三个问题,大家自己思考。第一个,消费者买新能源,真就只认低价吗?毫无疑问,现在大家买车瞅配置、看技术、看智能、安全都讲究实际,而不是只图便宜一两万。第二个,限时促销、堆权益打包来掩盖产品短板的套路,还能骗多久?无数用户被这些招数耍得腻了,反而更警惕。第三个,今天的新能源品牌,除了靠资源和噱头,自己是否真的有硬实力?十年内卷过后,淘汰的只会更多。

总结下来,智己LS6的困局,就是一面放大镜,让大家看见中国新能源行业里“价格诱惑+配置缩水+资源分流+品牌摇摆=无人买账”的完整公式。智己自己要是还想靠降级、灌水、上点微薄限时优惠来撑门面,未来大概率只能沦为几个车评人炒冷饭的谈资。毕竟,市场从不相信眼泪,也不会放弃任何拉后腿的选手。智己该反省的不是卖没卖出去几千辆车,而是从头到脚的产品、营销、战略到底有没有为用户服务的真诚和勇气。没有这两样,再怎么折腾,也只是空气里画饼。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