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368G的后视镜抖得连后方来车都看不清,这是我换掉它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20日,我卖掉升仕368G,提走雅马哈XMAX。 这场换代只用了24小时,中排踏板的“性格差异”却远比想象中更残酷。
一、从“震动棒”到“镜子”的跨越
最后一次骑368G通勤时,雨水顺着后视镜往下流,但镜片高频抖动让视线一片模糊,手把传来的酥麻感像揣着个电动工具。
XMAX点火瞬间的安静让我愣了一秒,怠速时后视镜稳如静止水面,发动机声音清脆利落,甚至比本田ADV350的沉闷点火更有质感。
有人辩解“368G排量大78cc,抖也正常”,雅马哈的调校功底在于:即便缩缸到292cc,升仕也难复制这种平顺。
二、暴躁小子 vs 沉稳派
368G像切换人格的“双面骑士”:低转时粘滞沉闷,一旦突破某个转速点,动力突然爆发且声音狂躁,偶尔让人怀疑机器故障。
XMAX则从低转到高转保持线性输出,给多少油走多少,即便拉到6000转以上依旧从容。
骊山骑行时,368G确实快一点,78cc的排量差并未带来质变,中排踏板的天花板本就有限,XMAX的稳健超车同样够用。
三、4.7L与2.9L的悬殊
同样的通勤路线,368G综合油耗4.7-4.8L,而XMAX仅2.9-3.0L,高速巡航时甚至低至2.4L。
雅马哈蓝芯发动机的省油能力,让368G的17.5L大油箱续航优势被高油耗抵消。 对于每日通勤用户,这意味每月能省下近一半油费。
四、悬挂与刹车的“故意妥协”
刚换车时,XMAX的软悬挂和刹车让我差点崩溃:轻捏刹车几乎无制动力,重刹则触发ABS;坐在车上挪动都能感到车身起伏。
骑久才明白,这是雅马哈为舒适性设计的平衡策略,软悬挂过滤颠簸,软刹车避免重刹时前叉触底。
五、半成品还是留白?
XMAX的原厂邓禄普轮胎湿地抓地力拉胯,我换装米其林CT2后过弯更稳但转向稍重。 它的车架刚性同级最强,发动机调校优秀,却留下刹车、悬挂的改装空间。
这像踏板界的斯巴鲁BRZ:原厂状态满足通勤,玩家可通过升级解锁运动潜能。相比之下,368G虽配置堆料(电子油门、TCS、座椅加热),车架复制XMAX的设计却未达到同等操控质感。
六、从参数竞争到体验优先
368G的38.7匹马力和40Nm扭矩纸面碾压XMAX,但实际骑行中,抖动、油耗、低转顿挫不断消耗用户体验。
XMAX的雅致灰或许没有加热手把或TFT仪表,怠速平顺、动力线性、油耗经济,恰好击中通勤党的核心痛点。
这场换代的真相是:当国产车仍在堆料时,进口车已用几十年调校经验证明,摩托车的灵魂不在配置表,而在右手拧动时的每一帧反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