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

还记得几年前大家聊起新能源重卡,还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劲头吗?谁也没想到几年过去,这个赛道已经热得发烫,尤其是混动重卡那一波操作,简直可以说是从“难兄难弟”到如今的“潜力股”,谁见了都要多看两眼。

刚看到最新数据,说2025年7月,我国新能源重卡整整卖出去1.66万辆?别眨眼,你没看错,确实是这个数。

和去年相比,销量翻了快一倍半,增长152%。

按理说,这种增长速度,哪怕是隔壁手机圈也得喊一句“泪目”。

不过,仔细拆一拆里面的结构,你会发现真正扛旗的还是纯电动重卡,混动这一块虽然不像纯电那样耀眼,但这番势头,也活脱脱让人为之一振。

问题来了:纯电动的市占率已经97%以上,混动重卡只占了0.59%,要说“存在感薄弱”,可是一点不过分。

这就让人好奇了,难道混动重卡只能做配角?或者这背后还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

要说纯电动重卡“风头正劲”,那是实打实的。

不论是从高市占率,还是销量增长来说,一路高歌。

但,现实不是只有数据。

别看纯电动用起来特爽,续航那一关一摆上台面,感觉立马不一样了。

毕竟,目前主流续航就300到500公里,城里跑跑倒还行,真要搞中长途运输,这点续航说长不长,干线物流司机有时候还得琢磨下一班电在哪充,是不是又得排队。

氢燃料那块也曾被吹上天,说什么“续航神器”,可惜目前现实是成本高、加氢站也不见几家。

这么一来,混动重卡就像从人群里站出来的“解决问题选手”。

你要电,它有;你要油,没问题,这就是“燃油+电动”的双模。

续航一下能干1000公里,这还不香吗?

说起来挺有意思,电和油按理说是“两条道”,可混动技术偏偏能把两家合到一起,环保的帽子戴上,动力也不差事,比起纯电在某些场景里简直是“补位高手”。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可能有些人会说86辆混动卖得也没到哪去。

别急,别用纯电的标准去衡量混动的走向。

你看最近的月度数据,混动重卡已经完成了“7连增”。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市场上现在共5家主力企业,远程直接以54辆夺冠,长征和福田也紧随其后。

如果把时间拉长,今年1-7月,混动重卡成功卖出了565辆,同比暴涨174%。

虽然增幅比新能源整体稍微低了8个百分点,但你品,你细品,这份“后劲”已经很说明问题。

数一数今年一共参与混动重卡销售的企业,远程、三一、长征、福田、东风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牌子,还有解放、创维、北奔、重汽、大运、宇通,南北全都展现了自己的一面。

远程连续7个月拿下月冠军,单看这个势头,你会觉得混动市场其实早有自己的“主心骨”。

数据又来凑热闹。

市场份额方面,远程已不是一般的狠角色,直接拿下了73.45%,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7个点还多。

不夸张说,整个混动圈里,“远程”简直是C位出道。

三一这次也有点东西,累计销量52辆,市场份额9.2%;长征和福田分别是40辆和37辆,市场份额都攀升到了7%+。

有人会问,这些数字里到底藏着啥玄机?

其实道理很简单。

远程这种打法,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补位”。

纯电动这一块,主攻城市和短途,谁都知道,电池还是那个电池,容量再大也有限。

但干线物流,说白了就是让你长途跋涉,司机最怕就是半路没电,混动刚好补这道短板。

而且,油和电的互补,还能在不确定路况里“见招拆招”,不用只盯着充电或加油,一个字——灵活。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说起来,混动重卡其实也不止是“电+油”这么简单。

业内讨论很久,什么甲醇混动、天然气混动,技术派们也都在各自“抖包袱”。

有人认为混动就是“鱼和熊掌兼得”,但技术本身也有门槛。

远程能杀出来,显然是除了产品自身之外,抓住需求。

高续航、低能耗、“环保”的帽子一戴,这不就成了政策和市场双重青睐的对象。

那些跑数据、钻技术壁垒的工程师,估计也是没少加班。

再看看三一、长征、福田这些“后起之秀”,市场份额增长的速度就说明,行业老大不可能一直一家独大,有新玩家进场,必然也会有新的玩法。

唯一有点让人皱眉的是,有3家企业出现了明显的两位数下滑。

这个现象也挺典型——行业火热的时候,谁能扛得住变化和调整,谁就能长线发展。

其实每次盘点新能源重卡市场,都会有点“既视感”:纯电动排头兵,混动重卡紧跟,氢燃料则当个“技术储备军”。

但别忘了,新能源车的根本目的,还是在环保和经济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混动重卡虽然一般被视为纯电到终极能源路线之间的“过渡方案”,但目前阶段作用太大了。

城市里纯电唱主角,大运货运、高速干线还是指望混动来救场。

尤其是在基建还没完全跟上的地方,混动这条技术路线几乎是救急良方。

按现有趋势,“双模续航+灵活能源结构”这把钥匙握在手里,市场大概率不会让混动只是昙花一现。

反过来想,新能源重卡能持续做大做强,技术线必须多元。

纯电、混动、氢燃料各自有千秋,谁都不是“绝对赢家”,只有互相制衡,才能把蛋糕越做越大。

远程这种市占率73%+的企业冲在前头,是不是就能一直吃独食?

未必。

商业世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

三一、长征、福田市场份额都在长胖,说明下半年不排除有更多新玩家杀入。

混动技术本身市场认知度也在提升,从“补充角色”变成“主力军”,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出现翻盘?

不过话说回来,混动重卡现在火了,还得感谢现实的种种限制。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充电桩密度不足、氢能源成本太高、用户对纯电续航焦虑没打消,你说要是有一天,基础设施突然完善了,会不会纯电或氢燃料直接起飞,混动又成“炮灰”?

又或者,混动技术能不能继续进化,打出一手“全场通吃”?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技术变革,就是这么不按套路出牌。

市场的风向标也不是说变就变,一切只有等时间来验证。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见终点,你永远不知道最后是谁第一个冲线。

好歹现在混动重卡有这么一波数据支撑,多家企业扎堆抢滩,说明市场确实需要这样一种灵活的选项。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司机、企业、市场、政策,到底谁主导风向?

其实谁都在博弈。

远程一骑绝尘,三一、长征、福田奋起直追,大厂的争斗像是比赛里一人领跑,一群人在后面“撵”。

消费者看到的是便利、续航、安全感。

企业看重的是利润、技术突破、长期布局。

政策追求的,是环保达标和产业升级。

三方都不敢掉以轻心,一个失误就是掉队。

对混动重卡行业来说,瓶颈和机会其实一直在一起。

混动的不确定性也未必是坏事,比起一条线拉到底的纯电,混动的玩法更有“折中”的味道。

多元化才有生命力。

未来到底会是纯电一家独大,还是混动继续走高,抑或某天氢燃料“鲤鱼跃龙门”?

新能源重卡销量猛增,纯电领跑,混动后劲明显-有驾

这不就像小时候玩卡牌,总想着收集齐全。

其实还是得每一种卡牌都得放包里,遇到不同场景就亮出来不同的“杀招”。

得承认,有远程这样的大型企业做底气,混动赛道暂时不用担心“失速”。

但要是真的想走得远,不光是技术,服务、售后、成本控制,全方位都得跟上。

反正这场技术与市场的较量,还远没到终局,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续写着新能源重卡的新篇章。

你怎么看混动重卡的现状?

远程这种一骑绝尘的市占率,是不是意味着竞争格局已经尘埃落定了?欢迎评论区“斗嘴”,聊聊你的感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