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2500万辆,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超50%,核心零部件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
具备技术差异化(如新坐标的精密加工、精进电动的碳化硅电控)和政策敏感性(宁波华翔的比亚迪配套)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一、宁波华翔
核心贡献
作为汽车内外饰件龙头企业,宁波华翔在汽车内饰件、外饰件、金属冲压件及电子电器附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内饰件业务占比达48.79%,外饰件占比20.02%。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车企,推动汽车轻量化与智能化升级,2024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52%,环比增长10.54%。
技术亮点
集成化与电子化技术:通过模内装配技术提升内饰件集成度,开发适用于智能座舱的电子化内饰组件。
轻量化材料应用: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金属件,降低车身重量并提升能效。
未来发展
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深化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合作,拓展热管理系统、智能表面材料等高端领域。
二、新坐标
核心贡献
专注于汽车变速器零部件、车身稳定系统及精密电磁阀的研发,产品覆盖长安福特、比亚迪等车企的混动车型(如比亚迪秦、宋)。
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通过变速器零部件和车身稳定系统产品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
技术亮点
精密加工技术:在变速器齿轮、电磁阀领域实现微米级精度控制,提升传动效率与可靠性。
水处理复合杀菌技术:自主研发的电化学与溴/碘树脂双重杀菌技术已申请专利,可降低汽车热管理系统维护成本。
未来发展
加速向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渗透,结合水处理技术开发低能耗热管理解决方案。
三、精进电动
核心贡献
主导电驱动系统研发,其“三合一”电驱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集成)覆盖A0-C级新能源车型,助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高效化。
技术亮点
高功率密度电机:采用扁线绕组与油冷技术,电机功率密度达4.5kW/kg,适配高性能电动车型。
碳化硅电控技术:提升电控系统效率,降低能耗15%-20%,满足800V高压平台需求。
未来发展
扩大碳化硅器件在电驱系统中的应用,推动800V高压平台量产,抢占高端电动市场。
四、德尔股份
核心贡献
聚焦汽车电子与热管理系统,开发适用于智能驾驶的电子转向泵、电池热管理阀组等产品。
技术亮点
智能转向技术:电子转向泵支持L3级自动驾驶,响应速度提升30%。
热管理集成模块:通过多通路阀组实现电池、电机、座舱一体化温控,能耗降低10%。
未来发展
深化与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在智能座舱和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合作,推进车规级芯片国产化替代。
五、三祥科技、正强股份、美湖股份、明阳科技
核心技术与贡献
三祥科技:专注汽车胶管及密封件,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的涡轮增压管路系统,适配混动与燃油车型。
正强股份:主营汽车轴承与传动部件,高精度轮毂轴承单元支持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
美湖股份:布局铝合金压铸件,用于新能源车电池壳体与电机壳体,减重效果显著。
明阳科技:深耕汽车电子传感器,开发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与毫米波雷达,支持ADAS系统。
未来发展
三祥科技、正强股份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重点拓展热管理管路与轻量化传动部件;
美湖股份、明阳科技瞄准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加速布局电池壳体一体化压铸与车规级传感器国产化。
总结与行业趋势
技术升级方向
轻量化: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材,降低整车重量10%-15%;
智能化:车规级芯片、传感器、智能座舱组件需求激增,推动单车电子件价值量提升至30%以上;
电动化: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系统、热管理集成模块成为竞争焦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