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SUV里,真正平衡的车型其实不多。你要说空间大,价格还得合理;再兼顾科技配置和续航能力,几乎要做全能选手。我最近试过的零跑C11,正好符合这个理想平衡标签。它在15万以内的价位里,推陈出新,真让我觉得有点没细想过的猜测——或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我刚提车那天,跟销售聊起来:这车长得还挺耐看,如果不看牌子,真不知道它价位。他说:你看那轮毂,20英寸的掠风轮毂,还挺有张力。我心想:哎,设计在这个价位里真不赖。开门时,无框车门的质感让我瞬间觉得花的每一分钱都值,虽然这一点,好像市面上很多高端车都在用,可这种细节,放在15万里不多见。
这车空间表现是真的能用。我试了个细节——坐后排,我身高183,腿还能伸直,和前排保持了至少980mm的距离。旁边朋友笑着说:你屁股还能蹭到门板?我不否认,确实空间不错。其实刚开始还担心会因为主打运动风,空间会缩水点,但事实证明,这点空间被合理利用,后排纯平地台,也方便坐大人。
说到这,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后备箱容积375升,放个28寸行李箱毫无压力。你问我:是不是车里面每个地方都藏了点心思?真的是。比如那个前备用箱,52升的小空间,用来放充电枪或者杂物,省得后备箱里挤作一团。还有车内的小储物空间,门上、座椅下,都考虑得很贴心,尤其是支架式的杯架,放个保温杯,稳稳的。
我好奇问:这车到底用的什么硬件实际上?它用的高通骁龙芯片,跟我们手机里的旗舰一样,反应很快。开车时,导航、音乐、蓝牙电话几个功能同时运行,没有一丝卡顿——虽然也有样本少,但感觉是真硬核。坐进去的感觉,是科技感+舒适感的结合体。中控的17.3英寸悬浮大屏,阳光下反光不明显,而全液晶仪表盘配得恰到好处。
技术上疑惑:AR-HUD抬头显示,信息投射在风挡上,能不能说是开车时的目光放大?我觉得,是个有趣的尝试。它还能调亮度,根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白天开到强光下也不会眩眼。开高速时,能看到速度、导航还能看得很清楚,真觉得安全感提升了不少。
不能全听科技控的言辞。实际上,车机用的处理器,估算了下,性能堪比手机的旗舰芯片,逻辑响应确实不错。我曾试着同时开多应用,也没有检测出来明显延迟。唯一让我卡壳的,是刚开始找设置界面,没想到里面藏得那么深(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问我:你觉得这个车的坚持在哪里?我觉得,零跑这次靠谱的地方,是它的自研能力。核心零部件有68%是自产,整体架构也在自己手里。这种自己搞的模式,让它比别的厂家更能灵活应变。你知道吗,我猜测:或许,零跑自研的动力电池和电子架构,将来会成为它的王牌。
在配置方面,纯电版81.9kWh大电池,官方续航639公里(样本有限,不算绝对)。我用日常通勤,估算要跑400公里,一周基本不充电。快充能在18分钟充到80%,喝杯咖啡时间就够了。你猜,百公里电耗大概14.4kWh,算下来每公里不到一毛,甚至比乘地铁还便宜。
动力表现呢?220千瓦的电机,峰值扭矩360牛米。起步轻快,很符合家用标准。超车时加速反应及时,没有顿挫,我觉得是因为它的底盘调校得不像普通家用那么软,但其实又不失舒适(这点我也比较在意)。
底盘调校,我刚才翻了下路线,采用欧洲调校——确实感觉稳。当过减速带,过滤了大部分震动。悬架,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成本高,但带来的体验值得。高速过弯,车身稳定性让我觉得靠谱到不行,没有摇晃感,这个价格能有这样的操控,真挺令人意外。
刹车部分,我还特意试了下,35.7米的制动距离,符合同级标准。带感应巡航的高速领航辅助,表现也很不错。遇到前车减速,自适应跟车,系统调节得平顺,又不像一些车经常突兀地刹车,这点让我挺喜欢。
关于安全,使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环境压力大,能加装热成型钢,保证车身刚性。这里我不想说得太夸张,可能我对可靠的定义就是,不会突然散架。反正我相信,零跑在这点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
讲到品牌,我知道它坚持全域自研,节省成本,也能把配置做得丰富。你知道芯片和核心零件占到零跑80%的比例,民众理智的时候,说白了,技术和成本都得兼顾。那他们的售后呢?听说自研的系统能OTA升级,还常带新花样,这是我比较认可的点。
我关心:如果你要买,这车的用料到底值不值得?实际上,入门版的已经很够用,辅助驾驶、座椅加热都在,家庭用足够。你要说,配置多点,顶配不亏——那的确是标配升级带来的额外花费,但能带来更好的舒适和体验。
总结一句:我觉得这个价位,能有一个空间、续航、安全和科技都还能妥妥的,其实挺难得的。或许,你会想:这厚积薄发的车,能撑多久?其实我只是觉得,和它补充一句,那点细节的触感,最能触动那些追求实用和体验的心。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有没有想过?除了续航和性能外,小细节反而更能代表这车的心意。比如那个夜晚,开着氛围灯,调着香氛,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未来理想的生活场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