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极氪001正式亮相基于全新平台,续航达到810公里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预计将推动销量增长

新款极氪001,刚亮相,挺引人注意的。其实我一直觉得,极氪这个牌子,算是个创新派。去年刚试过他们旧款,有点例行公事的感觉,现在这次大改,显然想打个翻身仗。

从外观讲,细节调整挺考眼睛。比如那横向条幅的进气格栅,之前的直条让人觉得有点嚣张,现在横着看,显得更稳。这就像鞋子换了个鞋面设计,细节不同,气质也变了。你觉得这个新格栅好看么?我倒是挺喜欢的,感觉有点成熟。

新款极氪001正式亮相基于全新平台,续航达到810公里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预计将推动销量增长-有驾

前保险杠两侧那横向导流片,确实多了点运动感。你问:这能改善空气动力学?我说:可能吧,但我倒更关心这个设计是不是能让车更酷。难不成还真能箭步型跑得更快?没细想过这个。

你注意到尾部了么?我翻了翻旧相册。新款取消了那个三角反光片,改成通风口样式,就是为了更时尚?看得出,设计师想着让尾巴看起来更拉风一些啦。

内饰更让我感兴趣。基本保留前款的感觉,但增加了新颜色,比如晨雾米、猎装绿,还挺亮眼。配色上,感觉像是给不同偏好的人挑灯拔剑。一辆车,既要满足谁都用得了,还能有点格调。那个三辐式方向盘,手感我猜比之前好点,毕竟新款多用了几层工艺。

中控大屏依然大块,操控不算难。旁边那个手档设计,感觉像是多余的东西,但这个传统元素,似乎跟整车科技感抢夺注意力的趋势,有点余韵吧。我曾经跟朋友说:你觉得未来会不用手档么?他说:得看了。我自己心里却在想,这个惯不说,真放弃,谁知道呢。

新款极氪001正式亮相基于全新平台,续航达到810公里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预计将推动销量增长-有驾

续航方面,显然是刚刚好。103千瓦时的电池,官方说能跑810公里,估计偶尔会有偏差。大概每次充满,要花差不多12个小时一夜,或者快充的话,从10%到80%,只要7分钟。你猜,实际能做到几乎是瞬间充电么?我觉得,车厂说的有点理想化,毕竟实际环境复杂。

动力方面,双电机总功率680千瓦,最高速达280公里/小时。这个数字,听上去挺吓人的。实际上,谁会每天追到那个速度?倒是我一个修车工讲,:这车刹得住么?我心想:非得是追求极致性能的嗜血玩家,才会真开到极限吧。续航测试中,百公里油耗,估算差不多在18-20千瓦小时左右,按比例,不算贵,但也不能说便宜。

平台升级,也是关键。这个900伏的平台,和以前那些120伏的车比,快充简直是秒杀了普通车型。讲真,这个平台我之前只在朋友圈看到过象征性的介绍,没有想过能大规模用在市面上。你们觉得呢?难道这玩意,好到能颠覆传统?我自己在心里有疑问。

新款极氪001正式亮相基于全新平台,续航达到810公里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预计将推动销量增长-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载了一些潜在的难点。成本可能提升10%左右,售价未公布,但估计会和2025款差不多,差价不大。我脑中有个小小的猜测:是不是考虑到市场还没完全接受价格大涨?这是真没多深想。

供应链方面,想象一下,电池厂商就像咱们买菜一样,货源不稳定,会不会影响到弹性供应?我觉得,像这个新平台,要求的配件更高端,可能会面临供不应求的问题。或者,别担心,我这乱猜一通,实际情况要等官方公告。

我还想到一个点,别的车型都在追求轻量化,而这个级别的车,不能太轻,否则影响安全。调研下来,平均车重在2200公斤左右,算不算重?这个重量,让我想到,可能影响操控感。对比同价车,比如某某A品牌,那个车轻了大概150公斤,操控自然不一样。

新款极氪001正式亮相基于全新平台,续航达到810公里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预计将推动销量增长-有驾

你会不会担心,技术再厉害,也会遇到用车场景的瓶颈?我自己想。城市堵车,810公里续航能跑几天?与此日常里,除了空调的能耗外,车轮的磨损,估算,电池寿命可能也会影响实际体验。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要真把这车推到普通消费者手里,想想有多难。毕竟,价格,服务,用户心理都不是单一因素。你会不会觉得,买车更像是一场心理战?

我还在想,这车的辅助驾驶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出行的门槛要降低了?从某种角度看,是便利,但我也怀疑,这技术是不是,现在还没有到万无一失的地步。毕竟人从来不是完美的机器。

我真希望有一天我能试试新极氪001,看看实际体验和数据反差有多大。再者,想知道,未来哪个配色会成为爆款?或者,价格公布后,销量会不会爆发式增长?

新款极氪001正式亮相基于全新平台,续航达到810公里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预计将推动销量增长-有驾

这车虽说升级不少,但我心里还在存疑:它真的比竞品更全能么?还是因为平台升级,有点炒作的成分在里头?也许,只有等真正到手后,才能找到答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