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新掌门拜访任正非,三大数据揭示央企造车新格局走向何方?

8月9日晚,朱华荣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的新身份现身深圳,与华为CEO任正非深度交流。两位产业巨头的碰面,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叹:新能源车赛道上的“国家队”正在加速换挡。合作背后,中国制造业如何在变革中突围?又有哪些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

一、央企重组背后的资本棋局

今年7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落户重庆。这一动作,是继中国一汽、东风之后第三家汽车央企挂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有控股乘用车企业市占率已突破44.2%(数据来源:Wind终端),较五年前提升近12个百分点。

此次重组,不仅是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国资委优化产业布局的标志性事件,更释放出一个信号——未来几年内,“强链补链”将成为央企发展的主旋律。在陆家嘴金融交易会上,有投行分析师直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到36%,头部国有企业具备了整合创新资源和政策红利的天然优势。”

二、“CHN模式”:跨界协同的新样本

阿维塔品牌的成长路径颇具代表性。从2018年由长安与蔚来合资起步,到2021年引入华为、宁德时代战略投资,实现“CHN模式”(即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协同创新,这种组合拳让阿维塔成为智能电动赛道的一匹黑马。

长安汽车新掌门拜访任正非,三大数据揭示央企造车新格局走向何方?-有驾

目前,阿维塔全系车型均可选装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据中国汽研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搭载该系统的新车销量环比增长18.5%,智驾功能用户活跃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我们调研发现,不少重庆本地4S店已经出现客户排队体验智驾试乘。”某券商首席向笔者透露,“这套方案在城区复杂路况表现尤为突出。”

三、技术赋能下的产业升级逻辑

朱华荣此番拜访任正非,并不仅仅是一次礼节性的互动,更体现了智能网联与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以A股上市公司宁德时代公告披露的数据看,其2023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幅达到32.6%。而据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国内L2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超过50%。

政策层面也在不断加码。今年以来,《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构建上下游协作机制。在对比表中可以看到:

| 政策条款 | 旧版要求 | 2025新规 |

|--------------------|--------------------------|-------------------------|

长安汽车新掌门拜访任正非,三大数据揭示央企造车新格局走向何方?-有驾

| 企业兼并重组 | 鼓励自愿 | 明确目标比例 |

| 智能化研发投入 | 无具体考核 | 设定年度增长指标 |

| 上游材料国产化 | 建议优先采购 | 必须达成70%以上 |

四、新能源生态圈里的ESG风险模型启示

除了产销数字和政策红利之外,新能源造车还必须警惕ESG(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例如,上游锂矿价格波动曾导致部分动力电池厂商毛利下滑超4个百分点。此外,多元合作带来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也容易引发潜在法律纠纷。

长安汽车新掌门拜访任正非,三大数据揭示央企造车新格局走向何方?-有驾

据Wind终端显示,目前A股新能源板块涉及专利诉讼案件数量同比增加17%。这提醒投资者,在押注相关主题基金时,应重点关注龙头企业ESG评级及其供应链透明度建设情况。

五、可操作建议&认知误区拆解

1. 行业配置方面,可考虑适当增配具备“整合能力+科技赋能”的央企龙头,例如近期获得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

2. 对于个人资产管理,可以关注拥有自主芯片研发或高等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厂商所推出的新产品线。

3. 在ETF选择上,可优先筛选跟踪新能源汽车指数且持仓前十大权重分布合理、不集中单一子行业的产品,以降低结构性去杠杆带来的波动风险。

长安汽车新掌门拜访任正非,三大数据揭示央企造车新格局走向何方?-有驾

认知误区提示:不少人认为只要押注所有涉足智能网联概念股就一定受益。但从历史回报率来看,那些缺乏核心自研能力或过度依赖外部平台的小型企业,在市场调整期反而更易遭遇最大回撤超过25%的尴尬局面。

六、多元共赢还是利益博弈?

当朱华荣与任正非畅谈格局之时,一场关于“中国式造车联盟”的竞逐才刚刚开始。如果说几年前大家还担心自主品牌难敌国际巨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谁会成为下一轮技术革命中的领跑者?站在这个拐点,你会选择观望还是主动拥抱变化?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中国制造业迈进智能新时代,是抱团取暖还是各自突围才能笑到最后?你怎么看?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