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停车新规出台,2025年9月执行,收费标准有调整

对于生活在西安的有车一族来说,停车这件事,恐怕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有时候在市中心转了好几圈,好不容易在路边找到一个空位,可办完事回来一看时间,就因为多了那么几分钟,停车费就要按下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算,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划算。

还有些时候,眼看着一些路边的公共停车位被某些车辆一占就是一整天,甚至好几天,把公共道路当成了自家的专属车库,让那些真正需要临时停车办事的人是干着急没办法。

西安停车新规出台,2025年9月执行,收费标准有调整-有驾

不过,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

西安市最近发布了一项全新的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计划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

这个新规定,可以说和每一位西安车主的钱包以及日常出行都息息相关。

它究竟是让停车更贵了,还是更方便、更省钱了?

这背后又体现了城市管理思路怎样的变化?

咱们今天就来详细地聊一聊。

首先得说说,为啥要改?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原来的老规矩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了。

我们现在遵循的停车收费办法,大多是2017年和2019年制定的。

那时候划分停车区域,主要还是以城墙和二环路为界限。

可大家回头看看这几年,西安的变化有多大。

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像高新区、曲江新区、经开区这些地方,早就发展成了新的商业和人口聚集中心,其繁华程度和停车需求的紧张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传统的市中心。

如果还用老眼光、老地图来管理现在的停车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西安停车新规出台,2025年9月执行,收费标准有调整-有驾

这就好比用好多年前的老手机去运行现在的软件,不卡顿才怪呢。

所以,这次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对停车收费的区域划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换代”。

新的区域划分不再是简单地以环线“画圈圈”,而是采用了“环线加核心热点”的模式。

具体来说,除了二环路以内这个传统核心区,还把一些公认的、停车需求特别旺盛的片区单独拎了出来,划为收费最高的一类区。

比如雁塔区的小寨片区、高新区以唐延路和锦业路为核心的区域、经开区的行政中心片区以及曲江新区的核心景区片区。

这样的划分更加精准,也更符合西安当前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

说白了,就是哪里最堵、最难停车,哪里的管理就会更严格,收费的调节作用也会更明显。

弄明白了区域划分,咱们再来看看这次改革最核心的两个原则,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

第一个原则,就是“路内高于路外”。

简单理解,就是在路边划的停车位,收费要比停在旁边的停车场或者地下车库里贵。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道路还给交通。

城市道路的首要功能是通行,是让车跑起来的,而不是一个露天停车场。

如果路边停车又便宜又方便,那大家肯定都抢着停路边,结果就是道路被占,越来越堵。

所以,通过价格上的差异,新规在温和地引导大家:如果只是临时停一下,办个急事,停路边没问题;但如果打算停上好几个小时,那最好还是把车开进停车场,既省钱,也给道路“减负”。

西安停车新规出台,2025年9月执行,收费标准有调整-有驾

这个账其实很好算,新规里举了个例子,在一类区域,同样停车5个小时,停在路边泊位可能要花21元,而停进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只需要15元,一下子就便宜了将近三成。

这样一来,长时间停车的车主自然会更倾向于选择停车场。

第二个核心原则,也是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对道路停车实行“阶梯式收费”。

这个办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路边车位的周转率,打击那些长时间“霸占”公共车位的行为。

具体来说,道路停车收费分成了三个阶段:1小时以内是第一阶,1到3小时是第二阶,超过3小时就是第三阶。

收费的原则是“一阶降、二阶平、三阶升”。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你停车在1小时以内,那么恭喜你,你的停车费会比以前更便宜。

这是在鼓励大家“快停快走”,满足绝大多数人临时办事的短时停车需求。

根据统计,西安市民道路停车的平均时长大约是2.5小时,正好落在第二阶的范围内,这个时段的收费标准和以前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的日常停车习惯,这次调整影响不大。

但如果你要把车在路边停上三四个小时甚至更久,那费用就会进入第三阶,开始明显上涨。

政策的意图很明确:公共道路资源是大家的,不能让你一个人长时间占用,如果你非要这么做,那就必须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

西安停车新规出台,2025年9月执行,收费标准有调整-有驾

这种有升有降的设计,既照顾了市民的合理需求,又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了停车行为,可以说是相当精细化了。

除了这些大的原则性调整,新规还有一个让所有车主都感到非常实在的利好,那就是统一将停车的计费单位,从原来的半小时或一小时,缩短到了15分钟。

这个变化解决了大家长期以来抱怨的一个痛点,就是“停车一小时零一分,收费两小时”的问题。

以后,停车计时将更加精准,停多久就付多久的钱,不会再为那多出来的几分钟付冤枉钱了。

我们还是算笔账:假如一个停车场收费是每小时4元,过去你停了1小时10分钟,按不足1小时算1小时的规矩,你得付2小时的费用,也就是8块钱。

但从9月1号开始,按照15分钟一个计费单位,1小时10分钟实际上是5个计费单位(1小时等于4个15分钟,多出的10分钟算1个),你只需要付5块钱,直接省下了三块钱,降幅高达37.5%。

这个改变虽然看起来小,但它体现在每一次停车行为中,能实实在在地为大家省下不少钱,也让停车收费变得更加公平合理。

当然,政策的制定也考虑到了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比如,对于很多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晚上回家停车是个大难题。

新规对夜间停车的收费政策也进行了优化。

比如在城墙内,晚上7点停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样连续停13个小时,过夜的费用只需要7元,比以前还便宜了一些。

同时,新规也明确鼓励各停车服务企业推出包月服务,为居民提供更稳定、更优惠的停车选择。

此外,这次还扩大了对残疾人驾驶员的停车优惠范围。

原来只有持C5驾照的残疾人才能享受免费停车,现在扩大到了持有C1、C2驾照的残疾人朋友,只要能提供残疾人证、驾驶证和行驶证这“三证”,在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就可以免费停车。

这一个细节的调整,无疑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人文关怀和温度。

总的来看,这次西安停车收费新规的出台,是一次系统性的、考虑周全的改革,它试图在缓解停车难、治理停车乱、降低市民合理停车成本以及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