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半年报一出来,行业里一下子炸开了锅,亏损11.4亿元,这个数字看着紧张,收入倒是猛涨到340.9亿元,大家难免心里一紧——到底是挣钱的速度快,还是亏钱的速度更快。
时间回到2025年8月19日,这天小鹏汽车发布了上半年的财报,所有人都在盯着那个“亏损收窄”的细节,去年同期净亏损26.5亿元,今年直接砍掉一半多,表面看确实有进步。
翻看数据,毛利率的提高是个亮点,二季度毛利率到17.3%,去年同期只有14.0%,今年一季度也才15.6%,能这么涨,说明成本结构在调整,挣钱效率有所提升,市场接受度也在变。
这家从成立之初就没真正盈利过的公司,亏损累积到了427.4亿元,这个包袱一点都不轻,哪怕每个季度都在缩窄,累积起来的压力依然像座大山压着。
盈利的关键,说到底还是销量,2025年上半年,小鹏交付了19.7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79%,这增速放在整个新势力里都算亮眼,超过了2024年全年交付量,节奏很猛。
但销量的底色其实有点尴尬,撑场子的还是低价的MONA车型,这样的结构,虽然数字好看,利润却没法厚起来,毕竟高端车才能拉高平均售价、提升品牌溢价。
今年第三季度,小鹏预计车辆交付在11.3万到11.8万辆之间,同比增速依然高达150%左右,总收入也有望接近210亿元,增长很快,但增长的质量还要打个问号。
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小鹏开始确认G9平台合作的知识产权授权收入,紧接着又有电子电气架构合作的钱进账,这一块的收入贡献明显提升,成为财报里最亮眼的部分。
单看今年上半年,小鹏为大众汽车提供服务的收入高达28.3亿元,毛利率从2024年的54.1%跳到今年的60.1%,远高于小鹏整体毛利率,这钱赚得比卖自家车还让人心动。
其实大众和小鹏的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2025年8月双方又宣布,联合开发的CEA架构将扩大应用范围,2027年起不仅用于本地研发的纯电动车型,还要覆盖燃油和混合动力车。
这种合作模式,短期内能给小鹏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财报电话会上投资副总裁Charles Zhang就说,今年下半年合作收入还会增长,未来随着新车型量产,收入还会再多一块。
表面上看,小鹏找到了另一个增长引擎,靠给大众打工,赚知识产权和技术服务的钱,弥补了自家造车盈利难的问题,但这其实也暴露了自主品牌自身商业模式的困局。
2025年小鹏在市场上的动作也很密集,P7新款要卖到30万级,X9超电版本定价40万,比现有车型贵多了,他们想借此提升中高端车型的占比,改变品牌形象。
这两年新能源赛道像过山车,头部玩家卷得飞起,中腰部品牌日子难过,谁能活谁能活得好,全靠硬实力和现金流。
小鹏现在靠大众的合作回血,短期内问题不大,但如果未来自己造车的核心竞争力提不起来,长期依赖外部合作,主动权难免会渐渐丧失。
虽然说“亏损收窄”是个好消息,但亏损本身还在,累计亏损越来越大,投资人和市场的耐心也在逐渐消耗,光靠讲故事和签大单,不解决造血问题,终究难以长久。
2025年上半年这场财报发布会看似让小鹏松了口气,实则暗流涌动,盈利的承诺还要靠下半年兑现,外部环境复杂,行业竞争加剧,变数太多。
下半年市场怎么走,销量能不能再上台阶,大众合作能不能持续放量,P7和X9的高端梦能否实现,这些问题都悬着,答案只会在时间里慢慢揭晓。
新能源行业的风口转得太快,谁都不敢掉队,小鹏的故事还在继续,谁也不敢轻易下注,所有人都在等,等那个真正改变命运的拐点出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