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内,五大汽车品牌召回超过40万辆汽车,创下2025年单日召回量峰值,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65%,揭露了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中的阵痛。
8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多条召回通告,涉及斯泰兰蒂斯、宝马、丰田、法拉利等多家车企。
本次召回总量超40万辆汽车,新能源车型占比达65%,安全隐患直指行驶中熄火、仪表黑屏、制动性能下降等致命问题。
01 五大品牌齐召回,单日规模创年度峰值
这次大规模的召回事件涉及多个知名汽车品牌,包括德系豪华车代表宝马、日系霸主丰田、意大利超跑品牌法拉利,以及斯泰兰蒂斯旗下的大切诺基。
宝马成为本次召回数量最大的品牌,宝马(中国)与华晨宝马联合召回超过23万辆进口及国产汽车,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99%。
丰田系则深陷“黑屏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及丰田中国三家企业联手召回近10万辆汽车。
法拉利和斯泰兰蒂斯虽然召回数量相对较少,但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样严重。
02 宝马新能源成重灾区,高压系统隐患突出
宝马本次召回中,国产i3和iX3电动车型成为“重灾区”,单iX3一款车型就达106,000辆,i3也高达95,753辆,二者合计占召回总量的近90%。
问题核心在于绝缘故障监测机制存在致命缺陷。在特定工况下,系统会误判高压系统绝缘故障,导致车辆高压系统突然关闭,驱动电机瞬间失去动力。
多位车主反映高速行驶中遭遇“幽灵断电”,车辆悄无声息地滑行减速,仪表盘甚至可能一片漆黑。一位车主在社交平台心有余悸地描述:“差点魂丢高速”。
宝马的另一个隐患集中在起动器发电机电源连接器上。部分国产5系和X5车型的连接器未按规格生产,导致连接松动,电阻异常增大。
03 丰田系陷“黑屏门”,信息盲驾风险巨大
丰田系则深陷“黑屏门”。一汽丰田成都公司单次召回54,143辆亚洲龙,成为该车型史上最大规模召回之一。
问题直指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车辆启动初期仪表可能完全黑屏,导致车速、油量、警告灯等关键行车信息完全消失。
驾驶员如同在“信息盲驾”状态下操作车辆,特别是当车辆存在机油压力不足、制动系统故障等隐患时,警告灯无法显示可能延误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广汽丰田还额外披露了第九代凯美瑞的“断腿危机”:因制造过程中热处理不当,部分车辆前悬架螺旋弹簧强度不足,极端情况下可能断裂,直接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
04 豪华车同样中招,法拉利大切诺基存隐患
豪华阵营中,法拉利Purosangue的隐患同样触目惊心。381辆超跑因保险丝盒电源正极与乘客侧脚踏板支架可能接触,引发保险丝盒内部短路。
这不仅会导致制动警告灯异常点亮,更会造成车辆实际制动性能下降。对于一辆动力强劲的超跑而言,制动能力打折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斯泰兰蒂斯召回的3,339辆进口全新大切诺基4xe则面临“雾里看花”的风险。由于空调鼓风机电机连接器的针脚可能损坏,导致除霜和除雾系统无法工作。
在雨雾天气下,前挡玻璃结雾却无法清除,将严重降低驾驶员视线清晰度。
05 召回措施各异,软件升级成主流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性质的安全隐患,各车企制定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宝马针对新能源车型,将通过免费软件升级解决高压系统误关闭问题。对于传统燃油车的起动器发电机问题,则需要更复杂的硬件处理:免费检查起动器发电机,必要时进行更换;同时检查相关电缆线路,对问题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丰田系则主要通过升级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解决黑屏问题。对于部分PHEV车型,可能需要更换仪表总成。
法拉利解决方案是在保险丝盒电源正极和乘客侧脚踏板支架之间安装一个隔板。斯泰兰蒂斯则将检查连接器针脚,损坏则更换整个空调鼓风机电机总成。
06 监管环境趋严,车企主动召回成常态
这场召回风暴绝非偶然。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持续强化汽车安全监管的背景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新规进一步压实了车企主体责任。
对隐瞒缺陷、拒不召回的企业处罚上限提高至销售额的5%。监管利剑高悬,促使车企发现问题后主动申报。
主动召回正重塑品牌信任逻辑。行业观察家指出:“主动召回不是丑闻而是负责任的表现。相比对安全隐患采取隐瞒、拖延态度的车企,主动召回的企业更值得信任”。
此观点获得众多消费者认同。在本次召回中,宝马、丰田均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向总局备案,并承诺承担全部维修费用。
07 新能源车缺陷集中,软件成重灾区
本次召回事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65%,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带轮子的电脑”,一行代码的失误可能比一个断裂的螺栓更危险。
宝马i系列高达22万辆的软件故障召回,暴露了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软件控制能力短板。
2024年,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40%。
从缺陷涉及的系统看,电器设备、车身和制动系是缺陷产生的主要部件,占召回总数量的67.2%。
08 中国市场话语权提升,本土技术合作加强
值得玩味的是宝马的应对策略。在软件领域,宝马正加速与中国科技企业深度绑定:3月与华为推进鸿蒙生态整合;4月引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的技术支持。
7月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这系列动作印证了中国市场在技术创新上的话语权日益增强。
本次集中召回也凸显了中国消费者话语权的提升。在宝马官方公告发布前,网络平台已积累上千条车主投诉,反映车辆突然断电、趴窝问题。
这些来自普通消费者的真实声音,汇聚成强大舆论压力,促使跨国巨头必须正视问题。
09 消费者应对指南,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面对大规模召回事件,消费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立即查验爱车状态:车主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网站(www.samrdprc.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RC),输入车架号查询召回信息。
高风险问题优先处理:涉及动力中断、制动失效、起火风险的车辆(如宝马i系列、5系/X5燃油车)应立即预约维修,避免高速长途驾驶。
警惕故障前兆:仪表频繁黑屏、车门异常(法拉利)、除雾功能异常(大切诺基)等均为危险信号。
保留维权证据:若因召回范围内的缺陷导致事故或损失,务必保留现场证据,依法索赔。
10 行业影响深远,安全与创新需平衡
宝马虽然积极应对,但召回事件仍带来深远影响。2025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5.5%,在“BBA”阵营中跌幅居首。
当‘纯粹驾驶乐趣’随时可能变成‘高速惊魂一刻’,品牌信誉基石难免被动摇。尤其在中国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的背景下,豪华品牌的安全口碑更容不得闪失。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车辆的电子电气架构日益复杂,“软件定义汽车”的特征愈发明显。
这既带来了产品创新,也增加了潜在风险点,如本次召回中频繁出现的程序设定问题、高压系统监测问题等。
在此背景下,召回机制也需与时俱进,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的监管适配,完善缺陷线索收集、风险评估、召回效果评估等全流程管理。
8月的这场召回风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汽车产业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现实,当电动化浪潮势不可挡,安全底线始终是行业不可逾越的生命线。
本次召回事件涉及40万余辆汽车,创下2025年单日召回量峰值,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65%,反映了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
主动召回不是丑闻而是负责任的表现,相比对安全隐患采取隐瞒、拖延态度的车企,主动召回的企业更值得信任。
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和企业责任意识的增强,汽车产业将在安全与创新的平衡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