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挡的缺点,新手难上手,堵车太累人,油耗未必省

在如今这个汽车越来越像智能手机的时代,自动挡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庭的首选。

然而,每当人们谈论起那个似乎正在被时代淘汰的老伙计——手动挡汽车时,总会引发一些非常有趣的讨论。

很多人会列举出它的种种不便,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却会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说,手动挡最大的“缺点”,恰恰是它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优点”。

手动挡的缺点,新手难上手,堵车太累人,油耗未必省-有驾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地聊一聊,手动挡汽车在当今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复杂而又矛盾的角色。

首先,一个让很多车主感到“头疼”的所谓缺点,就是手动挡汽车那惊人的耐用性。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耐用怎么会是缺点呢?

但在一个消费升级、人们总想找理由换新东西的时代,过于耐用,就意味着你很难找到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去换掉它。

手动变速箱的构造,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套纯粹的机械齿轮组合,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而直接,没有自动变速箱里那些复杂的液力变矩器、精密的电控单元和成百上千个细小零件。

这种简单粗暴的结构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好处:不容易坏。

很多开了十几年的手动挡老车,比如以前满大街跑的捷达、桑塔纳,只要车主按时进行基础保养,它们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核心部件的状态,依然能保持得相当出色。

车主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幸福的烦恼:车子开着没任何毛病,动力响应依旧直接,除了车漆老旧了些,内饰过时了点,它在“三大件”上几乎无可挑剔。

当身边朋友都换上了带大屏幕和智能辅助驾驶的新车时,自己看着这台除了离合器片磨损需要更换外,几乎从不“闹脾气”的老伙计,想换车的念头刚一冒出来,似乎就显得有些“忘恩负义”。

它用一种近乎固执的可靠性,无声地拒绝了你喜新厌旧的想法。

与惊人耐用性相伴而生的,是它另一个让维修店都“不待见”的特点:保养和维修成本极其低廉。

手动挡的缺点,新手难上手,堵车太累人,油耗未必省-有驾

这在车主看来是优点,但在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消费链条里,它却显得格格不入。

开自动挡车的人都知道,变速箱是一个金贵的部件。

换一次变速箱油,根据车型的不同,花费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如果涉及到维修,比如阀体或电脑板出了问题,那维修费用更是可能轻松过万。

而手动挡呢?

它的变速箱油(齿轮油)更换周期长,费用也低得多,有时候几百块钱就能解决。

最常见的损耗件——离合器三件套,即便开到十几万公里需要更换,全部费用通常也就在一两千元的范围内。

这种低廉的维护成本,让车主在养车过程中省下了大笔开销,但也让他们在与其他车主交流“修车经”时,少了很多共同话题。

当别人在抱怨某款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和高昂的维修费时,手动挡车主可能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因为他的车,实在是没有提供这种让他“大出血”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手动挡汽车确实不给车主当“冤大头”的机会,但也让一些人觉得,自己的车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高级感”和值得探讨的“娇贵”之处。

当然,以上两点带着些许玩笑的成分。

手动挡汽车真正让现代都市人,尤其是新手司机感到实实在在的“缺点”,是它对驾驶技术提出的严苛要求以及在拥堵路况下的繁琐操作。

这才是导致其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的根本原因。

有数据显示,如今在国内新车市场,手动挡车型的份额已经跌至个位数,在许多大城市更是难觅踪影。

手动挡的缺点,新手难上手,堵车太累人,油耗未必省-有驾

这背后,是中国城市交通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走走停停的晚高峰车流中,驾驶手动挡汽车无疑是一种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

自动挡司机可以轻松地用一只脚控制油门和刹车,而手动挡司机则需要左脚和右手的密切配合。

左脚在离合器踏板上反复抬起、踩下,寻找半联动点,右手则要根据车速频繁地在挡位间切换。

一个小时的拥堵路段开下来,左腿的酸胀感远超正常行驶。

而对于新手司机来说,手动挡更是噩梦般的存在。

驾校里让人闻之色变的“坡道起步”,在现实生活中变成了随时可能上演的惊魂一刻。

在带有坡度的路口等红灯,后面紧跟着一辆车,那种压力感是巨大的。

绿灯亮起,油门和离合的配合稍有差池,车辆要么因动力不足而憋熄火,要么就会向后溜车,引来后车急促的喇叭声和司机紧张的目光。

这种公开场合下的操作失误,带来的不仅仅是通行效率的降低,更是对驾驶者自信心的沉重打击。

车辆起步时一窜一窜的顿挫感,也让车内的乘客体验不佳。

在别人开自动挡可以单手扶方向盘,从容优雅地行驶时,手动挡司机却常常需要手忙脚乱,全神贯注于车辆的操控。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越来越多追求轻松、便捷驾驶体验的消费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动挡。

可以说,在现代城市复杂的交通环境下,手动挡的操作复杂性被无限放大,它的驾驶乐趣在日复一日的拥堵面前,也逐渐被疲惫和烦躁所取代。

它就像一个性格耿直、不懂变通的工匠,虽然内在扎实可靠,却不懂得如何去迎合现代人对“舒适”和“省心”的极致追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