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在行驶途中,顺手抬头看了看旁边的车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注意到没?国内很多新电动车,配置都不错,续航也够用,但设计上总有点失魂。不是不挺拔,就是太将就,你说沃尔沃这次的EX60到底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
现在早就惯了,在行业里看车,更像是看破沙仗:新平台、新电池、新算法,永远都是革命性的突破。可是其实往深里琢磨,这写平台升级就像给旧房换了个门帘,其实都没打掉结构,只是换了个Surface.
我估算,EX60配106kWh电池,要是按照官方700km续航(体感估算,实际可能少一点),百公里大概10.6度电。用国内平均电费0.6元/度,算下来,将近6.36元/公里。不差的,尤其在城市里跑,电费占运营成本一半都不到。说白了,续航能搞得长一点,我觉得最关键还是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身轻量化。
这车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条流线型的空气动力学线条,比我当初预想的要顺畅得多。打开车门的时候,我还忍不住想:这隐藏门把手,像不像我自己伪装的房子……但我也在想,沃尔沃为什么总要做点反传统的东西?70门居然还敢隐藏?在我印象里,越稳妥越靠谱,隐藏式设计带点漂亮的嫌疑。你觉得呢?
再说到比拼:别的品牌,比如说BBA,同价位SUV,实际开起来的感觉相差不大,但关键区别其实在沉稳背后。这次沃尔沃用SPA3平台,搭配巨型铸件,理论上可以把制造成本降低20%左右。这天估算,关键还是看供应链整合,如果能顺利推广,成本降下来才能在价格上更有谈判空间。
说到瑞典精神,汉肯那句话让我觉得,设计不能更瑞典了。我知道很多人喜欢,纯粹我个人感觉,这哲学其实在车上体现得不够纯粹。像这次EX60的设计,只是看上去母公司还在躁动。不过设计还得贴市场,不然只能自己快活。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工厂照片:就在哥德堡那边,工人们手里还在装配新车。细节上,某个工位的灯光忽闪几次,然后咔嚓一下,一辆EX60就出炉了。你懂的,批量生产的节点比我们想的还要快——谁都知道,量产后再校准、调试,基本就是拼定位、拼效率。
最近我还问过修理工:这种新平台,寿命能保证多少?他笑笑说:大概7-8年,换个电池还能再撑几年。其实这个7年我自己估算,大概是在主机箱正常使用下的平均值。你敢信?提前预判到车用寿命其实也算一种心理准备。如果说4S店界的隐性规则:这个车1-2年没事,能再扛几年,关键看软件成熟度。的确,软件的稳定比硬件还重要。
哦,忘了再提个问题:你觉得,虚拟仿真和换件测试,真的能完全模拟出硬件那种开裂吗?我曾听过同行说,软件虽然厉害,但硬件测坏了几次,才知道真刀真枪才是真。
对了,暗示一下:我不太确定,沃尔沃这次的巨型铸件技术是不是能批量成功,用久了不会变形或裂纹?但我觉得,像这种突破性技术,总有个试错阶段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一直在琢磨,EX90那个大标配和EX60的关系,像不像先有大象,后有蚂蚁的关系?不过转念一想,为什么不折腾个传统-创新的设计去掉多余的部分?但如果这会影响到成本和性能,那就得再权衡。
整车最大的亮点除了平台,就是它预期支持OTA升级这一块。这就像手机一样,有了连接,软件好比升级包,不用到店里就能变好车。但我心里又在想,OTA到什么时候会变成捆绑销售的工具?会不会最终,软件封印了用户的自主?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电动SUV,是走智能体验路线,还是只剩续航和价格?我觉得,两者都得兼顾,否则,就像那种手机用到死的车型——焦虑、麻烦,反倒丢了买车的初心。
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一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沃尔沃是否会借助这平台,推出全球不同的品牌版本?比如说要不要给中国市场定制一个更亲民的?只要自己想,调个价格、换点配置,几乎可以无限扩展,像拼图一样搭。
这些猜测都带点干瞪眼的意味,但我很喜欢这样的空中楼阁。停车场里那辆EX60的车门微微开启,夕阳透过车窗,反射出一道暖色光——你说,这样的设计,真能打动用户吗?我倒觉得,真正的打动,还得看那些细微的心思是不是到位。
好奇心总是这样,越来越难满足。你觉得,现在的电动车,到底还有多大的故事没被讲完整?还是就藏在那一个细节的缝隙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