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就是广汽集团突然高调宣布,要重新回到增程式电动车的赛道上。
很多人听了可能有点纳闷,广汽不是一直在做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吗?
这增程式技术,十年前他们就玩过了,当时没弄出太大动静,怎么隔了这么久,又想起来吃这碗“回头草”了?
现在理想、问界这些新势力都把市场占得差不多了,广汽这时候再进来,是不是有点晚了?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要理解广汽这个举动,咱们得先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到底在流行什么。
这几年,你要是问身边买车的朋友,特别是那些想买新能源车但又有点犹豫的,他们最担心的是啥?
十有八九会告诉你,是“续航焦虑”。
纯电动车开起来确实舒服,安静、提速快,在城里上下班,家里能充电的话,那费用比坐公交车还便宜。
可问题是,中国这么大,谁还没个逢年过节回老家、或者假期想自驾游的时候?
一想到高速服务区里,充电桩前面排着长长的队,好不容易排到了,还得充个把小时,那种感觉谁经历谁知道。
这就导致很多人对纯电车是又爱又怕。
那燃油车呢?
没续航焦虑,加油站到处都是,三五分钟就搞定。
可缺点也明显,油价跟坐过山车似的,整体趋势还是往上走的,尤其是在市区里堵车,看着油耗蹭蹭往上涨,心里也疼。
而且,开惯了电车再开油车,总觉得发动机声音有点吵,起步也没那么顺滑。
就在这种两难的境地里,增程式电动车火了。
这东西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台装着“发电机”的电动车。
它驱动车轮的,从始至终都是电机,所以它具备了纯电车所有的优点:安静、平顺、动力响应快。
那台发动机(也就是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车轮,它的唯一任务就是烧油发电,给电池充电。
你可以这么理解,它就像一个随车携带的“超级充电宝”,只不过这个充电宝是用汽油来补充能量的。
在市区里,你就把它当纯电车开,用电便宜;要出远门了,没地方充电也不怕,直接去加油站加油,它就能一边跑一边自己发电,续航一千多公里轻轻松松。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既解决了纯电的续航焦虑,又保留了电车的驾驶体验,还比纯油车省油,正好打在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坎上。
市场是最好的证明。
理想汽车就靠着这一手,硬是成了年销量几十万台的头部企业。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主力车型也是增程式,一经推出就成了爆款,月销量动不动就破两三万。
眼看着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连一向对增程技术不太感冒的丰田、比亚迪等巨头,都开始布局或表示要进入这个领域。
面对这样一个被市场验证过的、潜力巨大的赛道,广汽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它不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广汽的回归,首先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顺应了市场的真实需求,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市场是好,但广汽有这个实力吗?
毕竟离开这个圈子十年了。
这就要说到一个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往事了。
在增程技术这个领域,广汽不仅不是新手,反而是国内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可以说是“祖师爷”级别的存在。
时间拨回到2010年,那时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人对电动车的概念还很模糊。
就在那个时候,广汽就已经承接了国家的增程技术攻关项目,展现了相当长远的战略眼光。
经过几年的研发,在2014年,广汽就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款量产的增程式轿车——传祺GA5 REV。
请注意这个时间点,2014年,比现在市面上所有我们熟悉的增程新势力都要早得多。
这款车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已经能做到纯电行驶几十公里,综合续航也能达到几百公里,在技术上是绝对的领先。
但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
十年前的中国,充电设施几乎没有,油价也相对便宜,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知和接受度非常低,相关的配套政策也不完善。
广汽就像一个顶尖的厨师,精心研制出了一道新菜,结果发现食客们还习惯于吃传统菜肴,甚至连品尝新菜的餐具都没有。
最终,这款具有开创意义的车型,并没有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这次暂时的退隐,并不意味着技术的终结。
对于一个大型车企来说,技术的积累是持续不断的。
在这十年里,广汽并没有放弃对高效发动机、电驱系统和能源管理技术的研究。
他们的动力总成研发团队,也就是负责发动机、电机这些核心部件的团队,持续深耕,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手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和工程经验。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虽然暂时退出了江湖,但在山里一直在默默修炼内功。
所以,当十年后市场环境成熟,消费者需求爆发的时候,广汽带着全新的“星源增程技术”回归,就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有备而来。
他们宣称新的技术在发动机热效率、油电转化效率、以及整车的静音表现上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这种底气,正是来源于过去十多年从未间断的技术沉淀。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广汽是“掉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带着更成熟、更强大的技术,回到自己曾经开创的赛道。
最后,广汽重返增程圈,也是其整体新能源战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如果只押宝一条技术路线,风险都非常大。
广汽的策略就非常清晰和稳健,那就是“多条腿走路”,构建一个全面的产品矩阵。
在纯电领域,他们有广汽埃安这个子品牌,已经成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主打年轻和智能。
在插电混动领域,传祺品牌下的影豹、影酷以及MPV车型,也提供了成熟的混动选项。
现在,增程技术的加入,正好补上了最后一块关键的拼图。
这样一来,广汽就形成了“纯电+插混+增程”的全覆盖布局。
无论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无论他住在哪个城市,充电条件如何,用车场景是什么样的,广汽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想追求极致的环保和低成本,有纯电的埃安;需要兼顾长短途,但更偏向传统驾驶感受,有传祺的插混;想要电车的驾驶感又完全不想有里程焦虑,现在有了全新的增程车型。
这种全面的布局,让广汽在应对未来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时,拥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充分体现了一家老牌车企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定力。
总而言之,广汽时隔十年重返增程赛道,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跟风行为,而是一个基于市场洞察、技术自信和战略规划的必然选择。
这是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积极回应,是其深厚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也是完善自身新能源版图的关键落子。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多一个实力强劲的玩家入场,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选择,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