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清晨,雷军在社交平台更新了一条看似寻常的动态——又一次健身房打卡。但这条动态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他今年第42次健身,而背后藏着这位千亿富豪"最艰难的一个月"。
"至暗时刻"的由来:从巅峰到争议
2024年,小米SU7以230天交付10万辆的惊人成绩,让雷军站上事业新高峰。这款纯电轿车甚至以6分46秒的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成绩,让全球车坛侧目。但风光背后,团队为定价21.59万元彻夜争论——"比Model 3低3万,只为向行业前辈致敬"的决策,既成就爆款,也埋下隐患。
2025年上海车展前夕,第二款车YU7的发布传闻却引发轩然大波。外媒猜测延期、团队调整的流言四起,尽管小米迅速辟谣,但市场对"能否复制SU7奇迹"的质疑声始终未消。
一场车祸引发的蝴蝶效应
真正让雷军陷入压力漩涡的,是3月29日那场改变一切的车祸。3名年轻女孩的离世,让"智驾系统"成为舆论焦点。尽管小米迅速回应,但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不信任,直接冲击了汽车销量与公司股价。
更雪上加霜的是,4月16日国家新规明确"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小米不得不将宣传中的"智驾"全部改为"辅助驾驶"。5月8日,车内门把手新国标又为生产流程添堵。
劳模雷军的"暂停键"与救赎
这位以"比主播还拼"著称的企业家,罕见地取消了大量会议和出差,甚至暂停了社交媒体互动。他在动态中坦言:"静下来思考后,才重新找到勇气。"而支撑他的,除了健身房的42次挥汗如雨,还有小米汽车带来的意外惊喜——不少消费者因汽车体验转投小米高端手机,形成"生态反哺"。
从健身房到新赛道:这是终点,更是起点
"肉身凡胎挑战极限"的雷军,用健身释放压力,更在用行动证明决心。小米汽车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而"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或许正是他对抗行业周期的终极底牌。
"健身房第42次打卡,会是下一场战役的起点吗?"网友的追问,或许正是对这位57岁创业者最好的鼓励。在智能车赛道的马拉松中,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仍在继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