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脑海中冒出一个有趣的疑问:既然市面上存在三厢轿车,那么是否也有三厢SUV呢?
当我的一位朋友得知我的疑惑后,随即给我发送了一张图片。我点开一看,原来是雪铁龙C3L。仔细端详后,我觉得它似乎不太符合我心中的标准,这顶多算是底盘稍高的三厢轿车,实在难以将其归为三厢SUV,因此果断将其排除。
两天之后,这位朋友又给我发来了一张图片,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肯定能让我满意。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点开图片,瞬间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三厢SUV吗?瞧那高大威武的底盘,线条流畅圆润的车身,还有那颇具个性的后备箱……等等,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博越Pro加了个“尾巴”吗?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我将两辆车的侧视图提取出来,把图像透明度调整至50%,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逐步叠加。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除了多出的后备箱部分,其他地方几乎完全重合!这不禁让我怀疑,这难道是明目张胆的抄袭行为?
然而,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后,我了解到这款车名为远程FX,而远程是吉利旗下专注于商用车领域的品牌,如此一来,抄袭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实际上,吉利对它的官方定位是皮卡,并非三厢SUV,因为那个看似后备箱的结构,实则是半开放式的货箱。作为一名车评人,面对这样一款独特的车型,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于是,我立即与4S店取得联系,申请试驾,终于得以见到它的真实面貌。
拿到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用店里的举升机,对车辆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细致观察。果不其然,不仅外观内饰与博越Pro极为相似,它还搭载了同款的1.8T发动机、7速双离合变速箱,采用相同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前置前驱布局,以及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系统。甚至连轴距和轮距都与博越Pro一模一样,这无疑证实了我之前半开玩笑的想法——它确实就像是博越Pro加了个“斗”,而且并非是第三方改装,而是官方推出的独特设计。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官方设计的“外挂”与车身主体的适配程度如何?整体设计是否合理?它究竟是多余的装饰,还是能为车辆带来显著提升?
我对这个货斗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它的设计并非简单地拆除后门后焊接一个货斗,而是巧妙地实现了原有车身与货斗的有机融合。至少车身的侧框、车顶和地板部分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如此一来,我原本担心的车身强度问题,应该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货斗与乘员舱之间采用钢板进行硬性隔离,这一设计进一步凸显了它的皮卡属性。如果是三厢SUV,这里应该是后排座椅靠背,放倒座椅后可以与后备箱连通。这种硬隔离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人货完全分离,特别适合运输诸如石灰水泥、钓鱼用具、化肥饲料等潮湿、脏乱或带有异味的物品,从父母家带回的活鸡、活螃蟹等也可以放心地放置在货斗中。当然,这种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物品长度超过1.1米时,就无法通过放倒后排座椅将其放入车内。
值得庆幸的是,货斗是开放式的,只要打开盖子,就可以将物品竖着放置,搬运洗衣机、冰箱等尺寸不是特别大的家电,基本没有问题。而且货斗内部铺设了地板,具备良好的防刮性能。由于货斗两侧与车身侧框是一体的,围栏只能从后部一侧放倒,但对于这个尺寸的货仓而言,这样的设计也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那么,为什么不把货斗尺寸设计得更大一些呢?一方面,担心后悬过长会影响车辆的通过性能;另一方面,考虑到车辆采用承载式车身和多连杆独立后悬架,其载重能力存在一定限制。
我还对货斗的塑料盖子进行了研究,它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在小雨天气下能够为货物遮雨。但在大雨天气或洗车时,最好还是多加注意,毕竟与传统的后盖相比,它的密封性还有一定差距。
远程FX的主要亮点大致就是这些。至于驾乘体验方面,我认为无需过多赘述,因为它与博越Pro的表现几乎一致,都属于舒适好开的类型,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毕竟博越系列是吉利旗下非常成熟的产品。如果非要找出一些区别,那就是车辆增加了25公斤的重量,这在高速行驶时可能会对风阻系数产生一定影响,但在中低速行驶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明显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远程FX更像是一款为了拓展载物空间而在外观上有所妥协的SUV;而以皮卡的标准衡量,它又像是一款为了提升舒适性而在载物能力上做出让步的皮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极具特色。
我不禁思考,这样一款车型究竟适合哪些人群呢?可以肯定的是,它注定不会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毕竟其外观造型因人而异,看法不一。但对于生活在城市中,有明确人货分离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它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其实,所有的跨界车型都是如此,它们既融合了两类车型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两者的缺点,这是一种公平的平衡。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的区别。就像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眼看到这辆车时,都会忍俊不禁,但当真正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后,又会觉得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谁又能保证自己在他人眼中不是独特的存在呢?或许,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