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 联手Momenta强化智驾技术

最近本田汽车的动作挺有意思。

这家日本车企突然宣布要调整电动化战略,把纯电动车领域的投资砍掉三成,转而和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搞起了合作。

本田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 联手Momenta强化智驾技术-有驾

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在讨论:难道本田要放弃电动车赛道了?

仔细琢磨这事儿,背后门道还真不少。

先说具体调整,本田原计划到2030年砸10万亿日元搞电动车和软件,现在直接缩水到7万亿。

更明显的变化是推迟了加拿大电动车工厂建设,连生产线都要改成既能生产燃油车又能造混动车。

本田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 联手Momenta强化智驾技术-有驾

明眼人都能看出,本田这是给自己留后路呢。

不过人家也不是彻底放弃电动车,只是把纯电车的销量预期从30%往下挪了挪,觉得混动技术才是当下更靠谱的选择。

为啥会有这种转变?

文章里提到几个关键点:全球各地环保政策变化太快,有些地区对油车限制反而放松了;再加上国际经贸政策朝令夕改,搞得车企心里没底。

最实在的数据是,本田发现纯电车市场增速没达到预期,特别是欧美市场,消费者对混动车的接受度反而更高。

本田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 联手Momenta强化智驾技术-有驾

这种情况下,继续大手笔押注纯电就像是押宝过山车,风险实在太大。

举个具体例子,本田计划未来几年推出13款混动新车,还把系统成本狠狠砍了一刀——比2018年的老款降了超过一半,就算和去年车型比也能省3成。

这招挺聪明,混动系统成本降下来,既能缓解利润压力,又能让消费者觉得比纯电车更实惠。

毕竟现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电池更换成本高的问题还没解决,混动车"可油可电"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不过最值得玩味的还是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转向。在欧美日市场坚持自主研发ADAS驾驶辅助系统,到了中国却选择和Momenta合作。这里面的门道值得深扒。中国路况复杂程度堪称全球之最,早晚高峰的北京五环、魔幻立交的重庆八大碗,都是自动驾驶算法的终极考场。本土企业Momenta的高精度地图和场景算法正好能对症下药,帮本田快速过审拿资质。有业内人士透露,和本土公司合作能少走至少两年弯路,这对急需应对国内激烈竞争的车企来说太重要了。

本田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 联手Momenta强化智驾技术-有驾

这种差异化策略其实反映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普遍困境。欧洲车企喜欢搞平台化,大众的MEB平台造电动车;特斯拉专注纯电路线;比亚迪则是混动纯电两手抓。本田现在的选择更像是"脚踏两只船"——在欧美日市场稳守基本盘,用混动过渡;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通过技术合作抢占智能化高地。这种"防守反击"的策略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后续动作。

说到智能化转型,本田的思路挺值得借鉴。他们没像某些车企那样一股脑自研,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在成熟市场继续发挥技术积累优势,在新兴市场则选择借力打力。就像文章里说的,中国政策导向性强,单靠自己摸索容易踩坑。和Momenta合作既能规避政策风险,又能蹭到本土化创新的政策红利,这波操作很聪明。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过度依赖合作伙伴可能存在隐患。就像大众和地平线的合作,虽然补上了大模型算法的短板,但核心数据还是捏在别人手里。本田和Momenta的合作深度如何,未来会不会出现技术路线分歧,这些都还需要观察。但至少从目前看,这种合作模式比某些车企盲目自研要务实得多。

回过头来看整个汽车行业转型,本田的选择很有代表性。全球市场碎片化已成定局,没有哪家车企能靠单一技术路线包打天下。丰田押宝混动、大众猛攻纯电、比亚迪双线作战,现在本田又走出第三条路。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或许才是传统车企转型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到最后,本田这次战略调整给行业提了个醒:转型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在电动化方向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如何根据市场特性灵活配置资源,才是考验企业智慧的关键。就像文章里说的,混动技术既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技术积累,又为全面电动化争取了过渡时间,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可能比某些车企激进的all in更可持续。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觉得本田这波操作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还是保守退缩的表现?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车企究竟该坚持自主研发,还是像本田这样寻求本土合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