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咱们好不容易把新车盼来了,那种兴奋劲儿我特别懂! 但你可别光顾着高兴,要是忽略了这几件关键事儿,爱车可能就要悄悄受委屈了。 今天我就以老司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新车到手后必须要做的7件事,保证实用又接地气!
还记得我头一回提车那会儿,光顾着拍照发朋友圈,结果第二天发现电瓶没电了,原来交付时负极螺丝没拧紧。 这种尴尬事儿可真不少见,所以咱们得先从检查电瓶负极开始。 你想啊,新车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漏电,经销商通常会把电瓶负极拧松。 要是交车时忘了紧回去,说不定哪天就给你摆挑子,启动不了还是小事,万一行驶中突然断电那才危险。 打开引擎盖,找到那个带“-”标记的黑色盖子,用手晃晃看是否松动。 要是感觉有点晃,拿个10mm的扳手紧一下就行,要是心里没底,直接让交付专员帮忙处理,这可是他们的分内事。
接下来咱们说说发动机护板。 很多车友觉得原车自带护板就够用了,其实原厂大多是塑料件,主要起导流和防尘作用。 真正遇到坑洼路面,还是得靠金属护板来保护发动机油底壳和变速箱。 我这几年换过三辆车,每辆都第一时间加装护板,真的避免了好几次托底的损失。 该怎么选呢? 常在市区跑的话,塑钢材质就够用,轻便又不生锈;要是经常走城乡结合部,可以考虑铝合金的,强度更高些;要是经常跑烂路,那就直接上锰钢的,虽然重了点,但保护性最好。 现在新款护板都考虑了发动机下沉技术,不用担心影响安全性。
说到排水孔检查,这个特别容易被忽略。 我的一个朋友去年买的SUV,用了半年才发现天窗排水孔堵了,雨水渗进车里,地毯都发霉了,修起来花了小一万。 新车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排水孔很容易被密封胶或者杂物堵住。 重点要检查天窗四个角、车门下方和油箱盖这些地方的排水孔,拿瓶水倒上去试试,看水流是否通畅。 这个简单的检查,能帮你省去很多麻烦。
新车味儿闻着挺爽,但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些异味主要来自内饰材料挥发的有机物,对健康可不友好。 我最推荐的方法就是通风暴晒,选个晴天把车窗全降下来,让阳光帮忙加速有害物质挥发。 别忘了在车里多放些活性炭包,座椅底下、角落都要照顾到。 记住可别用香水去遮味儿,那是自欺欺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我当初就是在车里放了整整两打炭包,每周拿出去晒一次,一个月下来味道就小多了。
行车记录仪现在简直是必备品,既是“防碰瓷神器”,又能记录旅途风景。 我建议选择1080P以上分辨率的,夜视功能一定要好。 安装时最好从保险盒取电,走暗线看起来整洁,也不影响驾驶安全。 要是自己搞不定,花点钱请师傅安装更稳妥,这个钱值得花。
虽然现在造车工艺进步很大,但磨合期还是得注意。 头1000公里内,尽量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发动机转速别拉太高。 也不要老是定速巡航,时不时变变车速,让各个档位都能得到磨合。 还有尽量别满载行驶,这点很多车友都忽略了。 好的磨合习惯能让爱车后期更省油,动力表现也更好。
最后说说脚垫和后备箱垫。 原车地毯清洁起来特别麻烦,弄脏了很难处理。 我强烈建议选择专车专用的环保材质脚垫,完全贴合车型,不会卡住油门刹车。 最好选带固定扣的,防止脚垫移位带来安全隐患。 这个投入不大,但对保持车内整洁和车辆保值很有帮助。
除了这七件事,还有几个小建议:抽空好好看看车主手册,熟悉各项功能;检查随车工具是否齐全,别忘了学习怎么换胎;还有贴个好膜,既能隔热防晒,又能保护隐私。
把这些都做到位,你的爱车就能以最佳状态陪你开启新征程了。 车友们,这些经验可都是我亲身实践总结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家还有什么独家心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最后问一句:这样的新车准备攻略,你学会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