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价薪酬对赌倒计时:11月6日股东大会悬念拉满
2025年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将对史上最大规模高管薪酬方案进行表决——若CEO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完成12项“火星级”目标,将获1万亿美元股票奖励。这一方案不仅是对其领导力的“信任投票”,更将深刻影响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战略走向。
二、目标体系堪称“天方夜谭”:市值需8.5万亿,交付量暴增10倍
该方案设定的三大维度目标极具挑战性:市值需从当前1.46万亿美元跃升至8.5万亿美元,超越英伟达成为全球第一;电动车年交付量从180万辆增至2000万辆,人形机器人交付100万台,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达100万辆;调整后EBITDA需从170亿美元飙升至4000亿美元。方案采用“全有或全无”机制,若市值未达2万亿美元,马斯克分文不取。
三、阵营撕裂:机构股东博弈激烈,马斯克放话“不通过就离职”
支持方以佛罗里达州行政管理委员会、方舟投资为代表,认为天价激励是绑定核心创始人的必要代价。特斯拉董事长丹霍姆甚至警告:“失去马斯克将让公司在AI与机器人领域失去先机。”但反对声浪同样强劲,CalPERS等机构质疑方案“过度绑定个人,违背公司治理原则”,投票顾问ISS与Glass Lewis直指其规模超行业常规2万倍。马斯克本人则炮轰反对者为“企业恐怖分子”,称若方案被否将考虑离职。
四、现实挑战:目标难兑现,股价或遭抛售
即便方案通过,特斯拉仍面临多重障碍。摩根士丹利预测,若遭否决,股价可能暴跌超10%,公司战略前景蒙阴。行业专家指出,汽车交付量10倍增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等目标均需颠覆性突破,而当前新能源市场已入存量竞争,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此外,2018年类似方案曾因“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被法院驳回,此次仍可能引发法律争议。
结语:一场关于创新与治理的终极博弈
这场天价薪酬争议的本质,是科技企业在创始人价值与制度约束间的艰难平衡。马斯克的“All-in”式激励虽可能加速技术突破,却也将公司命运系于一人之身。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将为全球科技公司的高管激励提供重要镜鉴: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如何构建可持续的治理框架?
互动话题:你认为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方案合理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