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回应三年团灭言论,暗示逆袭新挑战

造车这摊子事,最近可真够呛,热闹得像赶大集。

前阵子,同济大学那位朱教授,冷不丁冒出一句,直接给“蔚小理”判了个缓刑。

他说这三家新势力,三年内怕是要偃旗息鼓,得赶紧歃血为盟,抱团苟延残喘。

何小鹏回应三年团灭言论,暗示逆袭新挑战-有驾

这话忒狠了,汽车圈瞬间就沸反盈天。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听了,自然不爽,撂下一句狠话:“逻辑上我苟同,但操持家业,摊子铺得越大,越要打破常规,创业就是要挑战impossible。” 这话翻译过来,约莫就是“您老说的在理,但我就是要蚍蜉撼树,逆天改命!”

这事儿,明面上是专家和企业家的口舌之争,实则藏着新能源车这片红海里,谁也躲不开的锥心之痛。

平心而论,朱教授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

年景不好,销量上不去,研发经费却像个无底洞,的确让人提心吊胆。

就好比一个瘦娃,吃得比谁都多,家里又没金山银山,真怕给饿垮喽。

可话说回来了,哪家创业公司敢打包票稳赚不赔?

特斯拉当年Model 3爬产能,那可是血泪斑斑。

何小鹏回应三年团灭言论,暗示逆袭新挑战-有驾

马斯克硬是凭着一股子犟劲,把特斯拉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所以说,创业这事儿,本来就是一场豪赌,谁也别想稳操胜券。

可问题是,单凭孤注一掷,就能笑到最后?恐怕没那么简单。

现在的新能源车,长得越来越像孪生兄弟,功能也大同小异,让人提不起兴致。

就像模子里刻出来的,头一眼还觉得新鲜,看多了也就那样。

这背后的症结,说穿了就是 “同质化内卷”。

大伙儿都在卷续航里程、卷智能座舱、卷配置清单,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塞进车里。

结果呢?

何小鹏回应三年团灭言论,暗示逆袭新挑战-有驾

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末了还是看牌子、看价格。

与人们的固有印象不同,电动车智能化并非多多益善。

真正需要的,是切中用户痒点,提供得心应手的体验。

如果只是为了卖弄,堆砌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那只会徒增成本,降低用户口碑。

更让人如坐针毡的是,华为鸿蒙智驾横空出世,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老牌劲旅也开始摩拳擦掌。

地平线、Momenta这些智驾供应商,更是垂涎三尺,想来分一杯羹。

蔚小理的护城河,眼瞅着就要被攻破了。

但反过来想,这些“后起之秀”真的能轻而易举地后来居上?

也未必尽然。

何小鹏回应三年团灭言论,暗示逆袭新挑战-有驾

蔚小理毕竟先跑了几年,也攒下了一些家底。

就像打游戏,即便前期被压制,只要稳扎稳打,后期照样有机会绝地反击。

关键在于,蔚小理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撒手锏”。

小鹏汽车的如意算盘是,2025年要啃下三块硬骨头:X9、P7+攻占高端市场,MONA收割下沉市场,给大众提供技术支持。

这盘棋下得挺大,既要守住高地,又要开疆拓土,还要靠技术变现。

但问题是,这三件事哪一件不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高端市场狼多肉少,下沉市场利润微薄,技术支持更是要仰人鼻息。

单拿 “技术支持” 来说,其中的门道就深不见底。

何小鹏回应三年团灭言论,暗示逆袭新挑战-有驾

把看家本领拱手让人,就好比把自己的命门暴露给敌手,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因此,蔚小理的前景,依旧雾里看花。

是继续烧钱,豪赌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还是鸣金收兵,先保住性命?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说回到最初的争论,专家断言三年内蔚小理要玩完,何小鹏则放出豪言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这两种论调,恰恰折射出新能源车这条赛道上,充满着刀光剑影的厮杀。

创业本就是一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

就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看似滑稽可笑,却饱含着理想主义的火种。

但光有情怀是不够的,还得有运筹帷幄的战略、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以及一颗百折不挠的雄心。

无论最终结局如何,蔚小理都已经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们的兴衰荣辱,不仅关系到三家企业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走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