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要不要买新能源汽车的讨论,可以说是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看着大街上挂着绿色牌照的车子越来越多,听着邻居同事聊起电车如何省钱、开起来如何安静,很多人心里都难免犯嘀咕:这燃油车开了这么多年,每个月加油的开销实实在在,是不是也该顺应潮流,换个电动车开开?
广告上宣传的那些优点听起来天花乱坠,但真正把车买回家,日常用起来到底是什么感觉?
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新能源电车也不例外。
只有真正长时间拥有并使用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些宣传单上不会明说的优点和缺点。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用车人的角度,不吹不黑,把这台新能源电车翻个底朝天,聊聊那些只有车主才知道的真实感受。
首先,电车开起来的驾驶感受,确实是它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这一点几乎所有从油车换到电车的车主都会有共识。
我们习惯了的燃油车,踩下油门,总会有一个短暂的反应过程,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逐渐升高,变速箱思考一下人生然后降个挡,动力才算真正传递到轮子上。
这个过程虽然不长,但总归是有一种“延迟感”。
而电动车则完全是另一种体验,它的动力输出非常直接,就像家里的电灯开关一样,一踩“电门”,动力瞬间就来了,没有任何迟疑。
这种特性源于电动机的物理原理,它可以在启动的瞬间就爆发出最大的扭矩。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不需要助跑,原地发力就能一跃而起。
这种随叫随到的动力响应,在城市日常通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红绿灯路口,当绿灯亮起,你总能从容地成为第一个冲出去的,把旁边还在“思考”的燃油车甩在身后。
在需要快速并线超车的时候,这种信心也更足,不需要像开油车那样提前预判、深踩油门等待降档。
甚至,一台十几万的普通家用电车,在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性能上,往往能轻松超过一些四五十万,乃至更贵的豪华品牌燃油车。
这种安静又迅猛的推背感,是一种非常独特且容易让人“上瘾”的驾驶乐趣,也是传统燃油车很难给予的体验。
其次,说到省钱,这绝对是大多数人考虑电车的核心原因,而且这个优点是实实在在、可以计算出来的。
咱们来算一笔最简单的账。
以一辆普通的家用燃油轿车为例,百公里综合油耗就算8升,按照目前每升汽油8元左右的价格计算,行驶一百公里的成本就是64元,平均每公里超过六毛钱。
如果遇到城市拥堵,油耗上升,每公里成本跑到八毛甚至一块钱也是常有的事。
再来看看电动车,这里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安装私人充电桩的用户身上。
很多地区的居民用电都实行峰谷电价,在深夜电价低谷时段充电,一度电的成本可能只需要三四毛钱。
一台家用电车百公里的耗电量大约在15度左右,这样算下来,充满跑一百公里的花费竟然只有6元钱上下,折合每公里才几分钱。
这个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即便没有条件安装私人充电桩,需要使用外面的公共快充站,算上服务费,一度电的成本大概在1.5元左右,那么一百公里的成本也就是22.5元,每公里两毛多,相比油车依然节省了一半以上。
除了能源费用,后期的保养成本也低了不少。
电车没有了发动机和复杂的变速箱,也就省去了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火花塞等一系列保养项目,一年下来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单从这两点来看,电车的经济性优势确实非常明显。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
当你还沉浸在低廉使用成本的喜悦中时,第一个现实问题很快就会找上门来,那就是车辆的保险费用。
同样价位的车,新能源电车的保险费要比燃油车贵上一大截,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一台二十万的燃油车,一年的保险费用可能在三四千元,而一台同价位的电车,保费很可能就要去到五六千甚至更高。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高昂的保费背后,是他们用大数据和理赔案例计算出的实实在在的风险。
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电车的维修成本,尤其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的维修价格非常高昂。
电池包作为电车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件,其成本能占到整车价值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在一些事故中,哪怕只是底盘发生磕碰,一旦伤及电池包,维修或者更换的报价单数字可能会高得惊人,甚至接近于这台二手车的残值,保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选择直接按全损处理。
出险率高,单次理赔金额大,保费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有些保有量大但出险率也高的热门车型,在使用了两三年后,可能会面临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的窘境,即便有公司愿意承保,那保费也会高到让人难以接受。
紧随其后的,就是那个老生常谈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续航焦虑。
除非你的用车场景非常固定,家里有车位能安充电桩,并且日常活动范围基本都在市区,很少跑长途,否则续航焦虑就像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时刻笼罩在心头。
厂家宣传的CLTC或者WLTC续航里程,都是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测试出来的。
在实际使用中,续航里程打个八折算是正常表现。
特别是在冬季,对电车来说是每年一度的大考。
低温环境下,锂电池的化学活性会大幅降低,导致可用电量减少,同时,电车不像油车有发动机的余热可以利用来取暖,开启暖风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这两者叠加,续航里程“打骨折”就成了常态。
一台标称续航五百公里的车,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实际能跑二百五十公里就已经算表现不错了。
这种不确定性会深刻地影响你的出行计划。
你需要在出发前仔细规划路线,留意沿途充电桩的位置和状态。
节假日高峰期上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队的景象更是屡见不鲜,那种“充电一小时,排队三小时”的无奈,足以抵消掉所有省下来的油钱所带来的快乐。
最后,也是对家庭资产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新能源电车目前普遍较低的保值率。
汽车作为一件大宗消费品,它的保值率是很多家庭在购车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
而电车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它更像是一件快速迭代的电子产品,而不是传统的耐用机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太快。
就像几年前的旗舰智能手机,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性能落后。
电车领域也是如此,电池技术、充电速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几乎每隔一年半载就有一次大的飞跃。
你今年花二十万买的车,可能两年后,同样的价格能买到续航更长、充电更快、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新款车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的旧款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也是最根本的,是电池的衰减问题。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的容量必然会衰减,这是物理规律。
对于二手车买家来说,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块健康状况未知的“二手电池”。
由于更换电池的成本极其高昂,这块电池的剩余寿命就直接决定了整台车的价值。
因此,一台开了三五年的电车,在卖出时,其价格可能会远低于同车龄的燃油车,这种巨大的资产折损,是每一个潜在车主在计算用车总成本时,必须认真考虑清楚的现实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