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暴跌!进口车走下神坛!

十年前加价30万叫“信仰充值”,

如今打8折还被吐槽“工业垃圾”,

当进口车4S店销售跪着求你试驾,

当劳斯莱斯也开始直播带货,

有多少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

原来某些“百年贵族”的膝盖也是能弯曲的。

33%暴跌!进口车走下神坛!-有驾

咱们今天聊点扎心的,

当年那些鼻孔朝天的进口车,

现在正集体上演“跳楼价大甩卖”。

不是开玩笑,

是字面意义上的跳楼,

还是不带安全绳那种。

2025年1-5月全国进口车销量18万辆,

同比暴跌33%,

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天少卖1300多台,

每分钟就有9台进口车从销售名单上消失。

而十年前,

2014年那会儿,

进口车一年能卖143万辆,

如今五个月销量还不如当年半个月,

这跌幅比我二舅炒股赔掉养老钱还惨烈。

有多少人感慨,

曾经的“进口神车”雷克萨斯,

加价10万还得排队半年,

现在销售电话温柔得像初恋,

“哥,今天订车送终身保养哦~”。

33%暴跌!进口车走下神坛!-有驾

为啥崩得这么惨烈?

简单概括就一句话:

国产崛起,新能源降维打击!

国产车,

尤其是新能源那帮“卷王”,

就是捅向进口车的第一把刀。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国内销量冲到1286.6万辆,

暴涨35.5%,

而进口新能源车呢?

2.4万辆,

暴跌47%。

30万到50万这个价位,

曾经是奔驰宝马奥迪的舒适区,

现在停满了理想L9、蔚来ET7、问界M9。

冰箱彩电大沙发是基础操作,

城区自动驾驶、4秒破百、方言识别语音控制……

这些玩意儿,

同价位的进口燃油车还在用“您好,请按中控键唤醒导航”。

技术代差大到像智能手机对阵小灵通,

消费者用脚投票?

不,

此处应有旁白:“大人,时代变了!

33%暴跌!进口车走下神坛!-有驾

更杀人诛心的是价格战。

宝马X5国产后直接便宜10万,

大众途锐进口版卖60万,

国产的星途揽月空气悬架版才25万。

以前买进口车是“品牌信仰税”,

现在年轻人算账比买菜大妈还精,

“同样的钱,买进口乞丐版还是国产皇帝版?”

答案显而易见。

雷克萨斯ES扛着日本进口车八成销量,

靠的不是工匠精神,

是终端降价5万起的求生欲。

保时捷更惨,

中国区销量从2021年9.5万辆,

一路滑到2024年5.69万辆,

今年一季度再跌42%,

德国总部急得连夜改PPT:

“亲,我们这次真打折!”

33%暴跌!进口车走下神坛!-有驾

消费者理性的觉醒,

是插向进口车的第二把刀。

年轻人不吃“百年历史”PUA了,

“你说手工缝线显尊贵?那我问你车机芯片是不是8155?”

“你说德国原装底盘调校?那为啥过减速带比我爸的老年代步车还颠?”

超豪华品牌还能靠稀缺性硬撑,

宾利“卖一辆少一辆”,

劳斯莱斯选个木纹饰板加价50万,

总有真·富豪买单。

但中产早就掀桌了:

要么选降价后的“雷车”,

要么转头国产高端,

体验翻倍还省下一辆卡罗拉的钱。

2024年超豪华车销量跌31.29%,

非豪华进口车崩掉23.08%,

足见中间层跑得比看见食堂即将开饭的高中生还快。

33%暴跌!进口车走下神坛!-有驾

进口模式自身的“慢性病”,

在国产车闪电战面前直接晚期。

海外生产、海运报关、层层分销,

一套流程走完小半年,

国产车都换代两次了。

成本更是硬伤,

关税运费总代理抽成,

最终全转嫁给消费者。

以前大家认账,

现在一看,

特斯拉Model 3国产后价格腰斩、

宝马i3国产比德国便宜15万,

瞬间觉得进口标像个冤种认证。

地缘政治还来加戏,

在关税帝君的骚操作影响下,

美国产的奔驰GLE,

原本卖70万,

关税一加直接飙到90万,

买家当场表演笑容消失术:

“这价够我买两台理想L9外加给丈母娘送金镯子了!”。

美系车更是惨中惨,

2017年还能进口28万辆,

2025年前5月只剩1.88万辆,

暴跌48%,

比过山车俯冲还刺激。

特斯拉Model S/X连定制按钮都灰了,

销售搓着手尬笑:“现车有,但下月涨价……也可能明天就涨?”

(内心OS:鬼知道老特头明天又会搞出啥幺蛾子)。

这场寒潮里,

玩家的命运天差地别。

毕竟消费者即使再有钱,

看到眼下这种情况,

也得捂紧钱包喊两句“理性消费”。

清醒点的品牌已经开始疯狂本地化,

宝马拉着中国460家供应商搞“供应链游击队”,

口号是“关税战?咱自己造!”

奔驰董事会连夜开会拍桌:

“把GLS生产线搬来中国!立刻!马上!”

(虽然董事会后可能还得吵三个月架);

雷克萨斯更绝,

直接在上海盖新能源工厂,

2027年投产,

彻底撕掉“进口”标签。

超豪华阵营的宾利劳斯莱斯,

靠着“百年工匠精神”和“皇室同款”的玄学Buff勉强撑场子,

但销量也肉眼可见地哆嗦。

宾利销量勉强撑住496辆,

但同比也跌了26%;

劳斯莱斯跌31%;

法拉利缩水16%。

最惨的是非豪华进口车,

斯巴鲁年销从5.7万辆缩到3635辆,

现代、起亚的进口线基本名存实亡。

进口车的黄金时代落幕,

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复仇者联盟”剧本。

三电技术全自主,

供应链本土化扛风险,

智能化体验吊打硅谷。

当“中国制造”从成本标签变成技术标杆,

进口车的光环自然褪色。

未来的战场,

胜负手不再是“从哪里来”,

而是“为用户做到什么”。

毕竟消费者最终买的不是报关单,

是每天通勤的那份舒适与体面。

所以啊,

别替进口车惋惜了。

这场寒潮不是悲剧,

是市场规律的执行结果使然。

当国产车把每一分钱都砸在用户需求上时,

进口车还在为海运费和品牌溢价躺赚的时代,

早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能低头降价?

挺好,

说明他们终于学会尊重中国消费者了。

至于那些死抱着“进口信仰”不放的品牌……

朋友,听说过诺基亚怎么没的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