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越L长风版以14.77万元起售价,凭借2.0T动力、越级空间与L2级智驾,成为15万级SUV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这款车是否真能颠覆合资竞品的统治地位?我们从真实车主视角,结合技术拆解与市场竞品对比,解析其核心竞争力与潜在短板。
一、动力性能:2.0T的降维打击
硬件配置:
Drive-E 2.0T发动机(218Ps/325N·m)+7DCT湿式双离合,媒体实测零百加速7.5秒(空载);
1500rpm即可输出峰值扭矩,60-120km/h加速仅需6.2秒,超越本田CR-V 1.5T(8.1秒)。
场景化表现:
市区通勤:低速跟车无顿挫,涡轮介入瞬间推背感明显;
高速巡航:120km/h再加速能力强劲,超车信心十足;
高原测试:海拔4000米动力衰减<8%,优于大众EA888发动机(12%)。
二、空间设计:跨级尺寸的实用主义
空间数据:
车身尺寸477018951689mm,轴距2845mm,已达到中型SUV门槛;
后排腿部空间980mm,超越丰田RAV4(920mm);
后备箱标准容积562L,放倒后排可扩展至1780L,实测容纳4个28寸行李箱+2个登机箱。
人性化细节:
后排地台凸起高度仅35mm,中间乘客舒适性不受限;
16处储物空间+中控台下镂空设计,随身物品收纳便捷。
三、智能化:配置堆砌还是真实用?
安全配置:
全系标配L2级智驾(含车道居中+主动刹车),AEB刹停速度60km/h;
540°透明底盘+前后雷达,5.4米转弯半径优于本田皓影(5.7米)。
智能座舱:
三屏交互(12.3英寸仪表+中控+副驾屏)搭载银河OS 2.0系统;
语音唤醒率98%,支持20秒连续对话,但应用生态仅32款,落后鸿蒙座舱(150+款)。
四、动态表现:德系基因的东方演绎
底盘调校: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博世DP-EPS转向系统,麋鹿测试成绩75km/h;
悬挂初段偏舒适,能过滤细碎震动;后段支撑性强,60km/h过弯侧倾角3.5°。
NVH控制:
全车42处声学包+前排双层玻璃,60km/h车内噪音56.3分贝;
高速风噪主要来自后视镜区域,120km/h噪音值65.2分贝,属同级中上水平。
五、争议焦点:性价比背后的隐性成本
内饰异味:新车TVOC浓度0.68mg/m³(国标≤0.60mg/m³),需通风2周达标;
养护成本:需加注95号汽油,年均油费比1.5T车型多1200元(2万公里/年);
车机生态:应用商店仅32款APP,且不支持第三方安装。
六、市场启示:自主品牌的向上突围
星越L长风版的成功印证三大趋势:
技术平权:自主品牌动力总成已超越合资;
配置碾压:L2智驾下放至15万级;
空间越级:以B级车尺寸打击合资A级SUV。
但其面临的挑战同样明显:
品牌认知:部分消费者仍迷信合资品牌溢价;
长期口碑:高功率2.0T发动机的耐用性待时间验证。
结语:燃油车市场的终极内卷
星越L长风版如同一柄双刃剑——它以越级产品力撕开合资品牌护城河,却也暴露自主品牌高端化进程中的品控与生态短板。对于务实型家庭用户而言,这款车无疑是15万级性价比之王;但对于追求品牌附加值或智能化体验的消费者,可关注即将上市的领克01 EM-P混动版。
选购建议:
注重动力与空间:闭眼入长风版;
担忧油耗:等待1.5T混动版本;
介意异味:选装原厂空气净化套装(2980元)。
在电动化浪潮中,星越L长风版或许将成为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座高塔,见证一个时代的谢幕与新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