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一句,这两年说到新能源汽车,谁还没听过比亚迪啊?
名字响当当,就差家里车库没躲着一台“秦”“汉”“宋”什么的。
可是热闹归热闹,数据也好看,深挖下去,真的就是一路高歌猛进,风生水起,资本市场里人人喊买入吗?
要不要这么夸张?
来,咱们今天就把太平洋证券的那份比亚迪“出口向上,重磅科技加速技术平权”的报告,搅一道“大盘鸡”,和各位好好扒一扒。
啥数据都摆在这儿,到底是外表辉煌,还是内里的真金?
且听我一句一句慢慢数。
先丢给大家一个问题:比亚迪这家伙,到底是被科技加持的新能源“扛把子”,还是在全球市场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水者?
企鹅学会都说了,不能只看表面。
营业收入创高,利润还是要看得见的硬道理。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交了份亮眼的成绩单——3,712.81亿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干到155.11亿。
同比,分别跳了23.3%和13.79%。
小目标超车完成,营业收入猛如虎,这账面确实“漂亮得很”。
可你要说赚钱赚得多?
嘿,利润增长的幅度是营业收入的一半都不到,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咋回事?
靠卖车的这些公司,挣钱能力差不多都卡在毛利率上——有人高歌,有人发愁。
比亚迪Q2的财报摊开一看,毛利率只剩个16.3%,汽车业务虽说还有18.7%,可和去年去年同期一比,是掉下来了。
你问掉多少?
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滑了3.7个百分点,环比又是5.1个百分点,怎么说也不像是没有压力的“高增长”。
只看数据,一边猛拉业绩,一边利润率往下掉。
这不,股民的小算盘都能听见哗啦啦响。
是不是车卖得越多,实际留给公司的钱却越来越稀疏了?
你别说,比亚迪自己好歹心里有数。
“技术平权”,听着像个新潮概念,实则就是走“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这条线。
智能驾驶的天神之眼,还有什么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灵鸢无人机系统……都往自家车上堆,技术能堆多高堆多高。
这要是以前国产车拼品质、拼组装,现在妥妥拼科技、拼智能了。
再不智能点,消费者估计都不爱看了。
可问题是,技术是重资产,烧钱的活儿,特别是智能驾驶。
没点技术底子,你别说交卷,进考场都慌。
看看比亚迪的研发投入,简直能给隔壁老王一个心理阴影——今年上半年扎扎实实投了309亿,年增53%。
一口气,A股第一。
累计扔进去2100多亿,账本厚得能拿来当枕头。
说到这,不得不佩服高层也真肯下本。
可这投入要怎么变现?
一边给投资者喊着“牛市要来了”,一边自己加大员工持股、派发高分红,据说还覆盖2.5万人,定下41亿的总盘子。
搞得公司里外一盘棋,大家都“利益绑定”,说白了,就是让核心员工跟着公司一起沉浮。
这波,说是现代版“同舟共济”,都不为过。
说回国际市场这盘棋。
今年上半年整个中国汽车出口都在飞,数据摆着:308.3万台,同比涨了10.4%。
其中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重,比如说今年出口就干到了106万台,同比暴涨75%。
而比亚迪呢?
1-7月全球销量249万,同比增长27%,其中海外乘用车和皮卡卖出去55万,同比增长超过130%。
听到没有,130%。
全球推销攻势,也不止喊喊口号,112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布局。
细看细品,人家比亚迪把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这些市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新能车销量都是当地主C。
“国产替代”直接变成“出口顶流”,下盘棋连七艘滚装船都日夜开工,咱就是问,出海这架势,谁能拦得住?
品牌也不是虚的,方程豹、腾势、仰望三家并驾齐驱,1-7月销量超16万,同比飙了75%。
顺手查一下,“天神之眼”装机的也有120多万。
这么起猛,属实有点“卷王体质”。
可别光迷信数据。
财报归财报,股市归股市,市场真相总是在细微之处偷摸冒头。
毛利率压力不假,价格战背后的残酷你得看到。
特别是今年,竞品如潮,降价、促销、升级、内卷,从不消停。
国内能拼死拼活,海外市场比的可不仅是性价比,还有本土化、售后、合规……这背后都是钱。
你以为船一靠岸就能开售,现实哪有那么美?
有多艰难,只有走出去的企业自知。
别忘了,全球原材料的价格,也是让所有第一线车厂头秃的玄机。
电池、芯片、还有今年闹得欢的稀有金属,价格浮动那叫一个刺激。
比亚迪扛不扛得住,还得看后手。
投的技术能不能换来实打实的毛利提升,海外这些地儿能不能彻底站稳脚跟?
是“全球之星”,还是“走马观花”,没人能下死判。
说到底,投资的事儿,永远是风险和收益两头称。
比亚迪就算把2025-2027年预测的营收和净利摊给所有机构点评,谁能保证每一笔都兑现?
据公开资料,近三个月内19家机构,17家喊买入,目标均价193.76。
数字还想再上,现实会不会跟着上,谁说得准?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话老掉牙,但放到新能源车热潮里还真灵。
比亚迪再牛,有风险不是秘密。
销量、出口、价格战、原材料,一样都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说高技术加高投入是这家公司撬动新增长的“压舱石”,那控制住成本、应对市场变化才是走得稳的护身符。
如今各路玩家都准备抄比亚迪的作业,差距缩小,谁家能跑到最后,还不见得。
再大再强,说白了,也难说永远都不翻车。
但咱不妨抬头看看,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这一波出海、创新,真心挺能提气,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国产车的时代不是嘴上说说了。
走远点看,也是一场全球化竞争的缩影,有技术有勇气更要有定力。
老司机教你一句话——“得市场者得天下”,能天天守业、持续创新的,比会单点爆发更稀罕。
比亚迪显然踏上这条不归路,至于结果,得时间来验证。
写到这,还是那句老话,评估公司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妄自菲薄。
不管你是持币观望,还是已经上车盯盘,不妨多一分独立思考。
数据漂亮,但市场不会哄谁,别光听故事,要学会体会背后的逻辑和风险把控。
你怎么看比亚迪接下来的路?
内卷加剧、全球摸爬滚打、“科技加持”到底能走多远?
大胆说说你的看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