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有驾

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宣布广汽正式进入“战时状态”,以应对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这一表态背后,是广汽在新能源转型、智能化竞争与市场压力下的主动求变,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加速洗牌的缩影。

一、转型阵痛:销量下滑与战略反思

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交出一份艰难的成绩单:累计销量75.53万辆,同比下滑12.48%,净亏损预计达18.2亿至26亿元。这一颓势源于多重挑战:

技术路线误判:曾将增程、插电技术视为“过渡方案”,错失市场爆发期。直至2025年,广汽才加速导入昊铂HL增程版等车型。

价格战冲击:特斯拉在加拿大、香港市场大幅降价(Model Y长续航版降幅达10.5万元),比亚迪以规模化优势挤压市场份额,广汽主力车型收益下滑明显。

渠道结构性矛盾:传统4S店体系难以适应新能源直销需求,三四线市场电动化加速但渠道下沉滞后。

冯兴亚坦言,广汽在智能化布局上“慢了半拍”,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车型将于今年下线,而竞品已实现高阶智驾规模化落地。

二、三大战役:全链条变革突围

为扭转战局,广汽启动“用户需求、产品价值、服务体验”三大战役,从研发到服务重构竞争力:

1. 用户需求战:精准洞察与流程再造

引入DSTE(开发战略到执行)、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将整车开发周期从传统的48个月压缩至36个月,并建立用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针对三四线市场,广汽计划2025年底前新增200家县域体验中心,覆盖超500个县级城市。

2. 产品价值战:技术攻坚与安全底线

补位增程/插混:8月上市的昊铂HL增程版综合续航超1200公里,搭载广汽自研的“微晶超能电池”,快充10分钟可补充400公里续航。

智能化破局:首款前装量产L4车型将搭载“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实现无图城市领航;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算力达2000TOPS,支持整车30个控制器协同运算。

安全护城河:构建“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为智驾系统、动力系统等八大核心模块配备双冗余设计,成本增加30%但安全性提升5倍。

3. 服务体验战:重构用户关系

全面推行NPS(顾客净推荐值)管理体系,要求经销商将服务满意度与考核挂钩。今年6月,传祺向往S7通过OTA 2.0版本新增哨兵模式等16项功能,用户满意度提升22%。同时,广汽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采用“华为智选+广汽制造”模式,主打30万元高端市场,搭载鸿蒙座舱与乾崑ADS 3.0系统。

三、政策护航:广州“智车之城”的强力支撑

作为广汽大本营,广州市出台《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50万辆,L2及以上自动驾驶车型占比超80%。政策亮点包括:

技术创新激励: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车型给予每款1000万元奖励,支持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研发。

车网互动(V2G)试点:广汽与广州供电局联合推进“汽车+电力”双链协同项目,新能源车反向供电每度电最高奖励5元,预计2025年实现10万辆车参与调峰。

市场拓展支持:对出口车型给予每款1000万元补贴,广汽计划2027年实现海外销量50万辆,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

四、未来挑战:从“活下去”到“赢未来”

尽管广汽已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前方仍有多重考验:

合资板块压力:广汽本田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25.63%,电动化车型P7月销仅166辆,合资品牌转型滞后成为短板。

成本控制难题: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仅0.21%,广汽需通过规模化生产(如埃安2025年目标50万辆)和供应链垂直整合(自研电池、电驱)降低成本。

生态协同能力:华为、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的技术话语权增强,广汽需在“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间找到平衡。

冯兴亚在论坛上表示:“战时状态不是短期冲刺,而是持续三年的攻坚战。”广汽的突围之路,不仅关乎自身存亡,更将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重要范本。当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唯有以用户为锚点、以技术为利刃,方能在这场产业革命中赢得生机。

(本文综合自羊城晚报、凤凰网、南方都市报等公开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