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华为再合作造新车,岚图靠品质出圈,用户调研成关键

聊到东风跟华为再度深化合作造新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还来?不就是又一波科技和制造企业强强联手嘛,有啥稀罕?可问题在于,我们真的弄明白“科技+制造”这事能不能长久火下去了吗?什么时候,大家都觉得只要智能化的东西沾边,就是未来、就是灵丹妙药,只要敢往车里塞最新的操作系统、能帮你把车开到公司楼下的自动驾驶方案,这台车它就能卖爆。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咱们不妨想想,为什么这几年汽车圈热火朝天地搞智能,卷内饰屏幕、卷动力电池、卷品牌营销,真的是对症下药了吗?

咱先看岚图的爆火,说到底,不光是“含华量”高这么简单。表面上看,有了华为的AI大脑加持,岚图像打了鸡血,可背后其实还是东风几十年技术底蕴和产业链硬基础做后盾。为啥岚图没走岔?为啥它能从新能源车的红海中杀出名堂?我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把智能和品质这两件事都做扎实了,没想走捷径,也没指望靠啥花重金炒个节点就能割韭菜。

说起这次深度合作,不得不说,国内很多合资模式往往沦为一个壳——谁也混不明白自己优势在哪儿,最后做出来的车四不像,成了两边都不认的孩子。可这次东风和华为联手,他们表面上你情我愿,实则双方摁头要干到底:一个用央企级制造能力和完整产业链撑底,一个拿出云计算、AI、大数据的看家本事砸进来,不搞虚头八脑的授权,不整“你用我个芯片我卖你个壳”的假把式,这才是真正往一起拼命的劲头儿。你看,联合创新实验室不是个噱头,而是奔着长期一起做下去的架势,从硬件到底层软件、从研发到制造都想握成一股绳。

也许有人会问:“这俩强强联手,好事都被他们占了,消费者呢?我们买单的图啥?”这问题问得太好了。先不说别的,现在买个新势力的智能车,有多少人每天是纯用辅助驾驶上下班?更多人还是看重开着舒服、用着顺手、别动不动崩故障码。用户要的其实很简单,一是靠谱,二是实用,三是常用功能别整太复杂。如果一辆新车,智能一大堆,但啥配件都出小毛病,还不如十年前某日系纯燃油车让人省心。东风和华为想明白这点没?我认为人家是有想清楚的。

不信你看,这次不仅技术层面玩命突破,连用户调研KOC都整上了——不是闭门造车,把车直接拉到火焰山烤,拿用户“虐”过之后再开会查漏补缺。为啥要这样?说白了,大家都不傻,现在不是“做好了你就得买”的年代了,而是用户天天盯着看“你还能比我懂车?”所以产品设计一定要和用户多打交道,这样出来的结果才有目共睹的竞争力。

我特别想让大家琢磨一个问题:为啥智能汽车的口碑两极分化这么严重?有人觉得开上天了,有人转头就骂翻天。“技术是用来服务人的,不是让人学会服侍技术的。”很多车厂搞那一堆炫技参数,却忽略了咱老百姓开车,就是上班、拉娃、接父母、偶尔出趟自驾游。体验如果不够踏实、智能只是超前秀肌肉,实际能用到的太有限,再好看的PPT最后也只能自嗨。

于是东风和华为的这波联手,就得看他们能不能把东西做“接地气”——智能功能不只是噱头,要变成行得通的“第二驾驶员”,电池系统得耐造+耐用,网络互联不卡顿。这些才真正能成爆款的底气,而且得形成一个闭环——不断技术进步,不断把用户声音反馈回来。否则,硬是造出来几个高大上的产品,卖价比天高,市场反馈却冷冰冰,那就是伤仲永了。

东风华为再合作造新车,岚图靠品质出圈,用户调研成关键-有驾
东风华为再合作造新车,岚图靠品质出圈,用户调研成关键-有驾

再说说市场格局问题。现在的中国车市早不是几十年前“外资独大”的一天。你看看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自主品牌,哪个不是从无到有、横冲直撞出来的?轮到今天,敢跟世界科技巨头掰手腕也不是梦。可问题是,光靠情怀和价格战,扛不过太久。“智能化和“精品化”会不会是下一个决定生死的赛道?我个人觉得,把产品做到极致,技术用得其所,再将用户体验拉满,才能让爆款成为常态,而不是昙花一现。”

这一轮东风跟华为的“大合作”,从上到下基本没有疏漏,啥都盯得死紧。研发、制造到渠道、营销、售后,每一步都放大镜盯着,犯不了前几年PPT造车、营销为王的错误。再比如新车性能,特意在吐鲁番的火焰山测试高温,真不是作秀。你想象一下,70℃的极端环境下车还没趴窝,那一般用户买回去不就是彻底放心了么?

你如果问我,这种车量产出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首先是智能化与制造可靠性合体,把智能变成靠谱的助手而非捆绑的麻烦。其次是从用户出发,凡事留有改进余地,哪怕是OTA升级,也得听取用户意见,这和单纯的“堆功能”完全两码事。再者,背靠华为,哪怕电动智能领域更新换代再快,也不会死守一套方案固步自封——新的AI、软件、交互体验,能跟着市场走而不是让产品跟不上时代。

至于大家关心的价格、定位和市场表现,岚图已经给了先例。只要智能化不是智商税,价格合理透明,渠道网络完善,基础服务跟上来,这种“新能源爆款基因”很有可能再次应验。市场不是傻子,谁家产品真用心、哪个品牌是真愿意下苦功,信任度和用户口碑自然爬得快。

说到底,很多人觉得现在车企扎堆做智能,人看多了反而怀疑“是不是把智能玩坏了”。但我想说,行业里卷出头的,永远是那些既重视底层研发、耐得住寂寞的老将,也愿意激流勇进、和时代最重量级科技玩家肩并肩走的新人。东风和华为这轮,是老兵+新兵的典型代表。他们深度捆绑的不是假情假意,是实打实要干出点新花样。接下来两年,看他们车能不能顶住吐鲁番的太阳,更顶得住用户的眼睛。

最后引个题:新一轮中国智能车竞赛已经开始,是靠一时爆火,还是真正落到用户身上?会上天的广告、炸裂的技术,始终要回答最朴素的一个问题——你把消费者当兄弟、伙伴,还是只有一串冷冰冰的数据和指标?东风和华为能不能开辟“质智合一”的新模式,未来两年就见分晓。咱就坐等看个痛快,反正消费者永远是最好的验货官。

东风华为再合作造新车,岚图靠品质出圈,用户调研成关键-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