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手机品牌的发布会,竟引来半个汽车圈送上祝福,科技与汽车产业的边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在质疑中笃行,于荒芜中探索,致敬追梦者们。”9月24日,比亚迪官方微博发出对小米17发布的祝福,开启了中国商业界罕见的一幕。
随后,东风日产、东风汽车、智己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官方纷纷跟进,齐齐为一家手机企业的产品发布发声力挺。这场跨行业的互动,折射出中国科技与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深度融合。
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的雷军年度演讲上正式亮相。Pro系列配备了大尺寸的妙享背屏,从公布以来就引起广泛讨论。但更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发布会已成为观察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进展的重要窗口。
01 车企排队祝福,一场预先安排的行业盛典
比亚迪打头阵的祝福不是孤立事件。在比亚迪发声后,东风日产、东风汽车、智己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官方纷纷跟进,齐齐为一家手机企业的产品发布发声力挺。
东风汽车在祝福中直言不讳地提到:“以‘改变’为引,中国品牌正持续突破技术边界!作为奋进路上的同行者,东风汽车为小米品牌持续以技术重塑体验的勇气与实力喝彩!”
这一系列祝福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显示出科技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已经从前期的技术合作,升级到品牌与生态层面的深度互动。
小米公司官微也一一转发了这些祝福,并表示真心感谢。这种跨行业的公开互动在中国商业界实属罕见,尤其是考虑到小米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玩家”,刚刚进入市场不久。
02 小米汽车的崛起,从被质疑到被认可
车企们对小米的认可,源于小米汽车实实在在的市场表现。就在几个月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放言:“SU7发布这么久,一款都没有是SU7的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番话当时听起来可能有些狂妄,但销量数据证实了其底气。2025年1-4月,小米SU7累计交付新车104,454辆,在国内纯电轿车市场中占据了39.3%的份额,稳居销量榜首。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SU7是一款定价21.99万元起的中大型纯电轿车,单月交付2.5万辆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同价位对手。在中大型轿车市场,小米SU7以48,036辆的差距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奥迪A6L。
小米汽车业务已经成长为集团的重要支柱。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到181亿元,占创新业务总收入的97%。同时,汽车业务毛利率攀升至23.2%,仅次于赛力斯,明显优于比亚迪(20.07%)、理想(19.7%)等头部车企。
03 “人车家全生态”正在形成闭环
车企力挺小米17的背后,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加速落地。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技术打通个人设备、家庭设备和出行设备的使用场景,创造协同效应。此前,郑州日产已与小米汽车达成合作,成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首批合作伙伴。
郑州日产与小米将基于小米CarIoT生态,共同探索“硬派越野+智慧生态”的全新出行体验。在用户体验上,郑州日产将通过小米生态,为用户提供多功能手电筒、户外蓝牙音箱、对讲机等丰富的功能和接口。
生态协同已经显示出实实在在的威力。截至一季度末,拥有5件及以上IoT设备的用户数达1930万,同比增长26.5%,反映出用户从“购买单品”转向“成套入坑”的消费习惯迁移。
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9.5%至1.064亿,增速较SU7上市前提升5个百分点。这种生态黏性成为平台销量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当汽车、手机、家电深度互联(如SU7同步用户手机个性化设置),单一产品性价比已非用户决策的首要因素。
04 中国科技与汽车产业共谋未来
车企集体为小米手机发布送上祝福,反映了中国科技与汽车行业正在形成的 “竞合”新关系。这些企业既是市场竞争对手,又是生态共建伙伴。
东风汽车在祝福中道出了这一趋势:“未来,让我们期待中国品牌以开放协作推动产业融合破局,探索‘人车家’智慧生态的无限可能,为中国智造赢得更广阔的未来新天地!”
这种跨界合作的背后,是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革。电动汽车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化,智能系统、互联生态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这就使得科技公司在软件、生态方面的优势变得至关重要。
小米凭借其在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领域积累的经验,正将其复制到汽车领域。而传统车企则借助小米的科技能力,加速自身的智能化转型。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品牌正在形成一种联盟式的协同发展态势,共同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营收同比增长47.4%至111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181亿元,已成为集团增长的重要引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