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起比亚迪这个品牌,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街道上川流不息的“汉”、“唐”、“宋”等王朝系列车型,或是造型时尚、主打年轻市场的海洋系列。
一些对汽车行业动态比较关注的朋友,可能还会知道比亚迪旗下更细分的品牌布局,比如专注于硬派越野的方程豹,定位中高端市场的腾势,以及代表着顶尖技术实力的百万级豪华品牌仰望。
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比亚迪在乘用车市场的强大阵容。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比亚迪在另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公共交通,早已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参与者。
就在大家还在热议其家用车型的成就时,比亚迪在商用车领域再次发力,推出了一项堪称行业标杆的重磅技术:全新的e-Bus 3.0电动巴士平台,并发布了首款基于该平台打造的C11型电动巴士。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而是一次从底层架构到核心三电,再到驾乘体验的全方位技术革新。
这项新技术平台最引人瞩目的核心,是一种被称为“CTC”(Cell to Chassis)的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
要理解这项技术的突破性,我们得先看看传统的电动巴士是怎么做的。
在过去,电动大巴的电池就像一个独立制造好的巨大箱子,我们称之为电池包。
整车的生产流程是,先造好车辆的底盘框架,然后再将这个沉重且体积庞大的电池包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在底盘下方。
这种方式虽然成熟,但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电池包本身需要有坚固的外壳来保护内部的电芯,这层外壳占据了宝贵的空间,也增加了不少额外的重量。
其次,由于电池包是“外挂”在底盘上的,为了保证离地间隙,整车地板不得不抬高,这不仅影响了车内空间,也让乘客上下车,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感到不便。
同时,高高在上的电池包也抬高了整车的重心,影响了行驶的稳定性。
而现在,比亚迪的CTC技术彻底改变了这种模式。
他们巧妙地利用了自家刀片电池本身结构强度高的特点,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电池包外壳,而是将一片片刀片电池直接集成、融合到底盘的结构框架之中,让电池本身就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共同承担车身的受力。
这个改变带来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首先是空间利用率的大幅提升。
由于省去了电池包外壳等冗余结构,底盘变得更加紧凑,同样的空间里可以容纳下更多的电池。
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C11巴士的最高装载容量达到了惊人的593千瓦时,这使得车辆的理论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30公里。
即便是在满载乘客、全程开启空调的严苛实际运营工况下,其续航也能稳定地超过400公里,这个数据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城市公交线路一整天的运营需求,大大减少了中途补电的频率,提升了运营效率。
其次,车身重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体化的设计还显著增强了车身的整体刚性和抗扭转能力,让车辆结构更安全。
更低的重心也让巴士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弯和面对颠簸路面时,表现得更加平稳,乘客的乘坐舒适感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除了结构上的巨大变革,e-Bus 3.0平台的能源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它引入了领先的1000伏高压架构。
可能有些朋友听说过在一些高端电动轿车上应用的800伏高压平台,它能带来非常快的充电速度。
比亚迪这次在巴士上直接应用了更高的1000伏电压,对于商用车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公共巴士每天高强度运营,时间就是成本,更快的充电速度意味着车辆能够减少在充电站的等待时间,增加在线路上的服务时间。
同时,根据物理原理,电压升高后,在传输相同功率的情况下电流会减小,这直接降低了电能在电缆中传输的损耗,使得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而且,这个高压系统不仅仅是为驱动电机服务,它还将空调、车载电子设备等全部纳入统一管理,进行高效的能源分配。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那套听起来有些复杂的“七合一多热源耦合式热管理系统”。
它就像一个精明的能源管家,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我们都知道,电动车在冬天开暖风非常消耗电量,续航里程会大打折扣,这对需要在北方严寒地区运营的公交车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比亚迪这套系统能够巧妙地回收电机、电控等部件工作时产生的余热,通过高效的热泵技术,将这些原本会被浪费掉的热量转化为为车厢供暖的能源。
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使得整车的综合能耗最大可以降低18%。
根据官方数据,在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搭载该系统的巴士续航里程能比传统技术提升50到80公里,这无疑是解决了北方城市电动公交冬季运营的一大痛点。
当然,对于一台每天承载着成百上千人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说,安全与舒适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比亚迪这次也将许多在高端乘用车上备受好评的“黑科技”应用到了这台巴士上。
例如,它首次推出了新能源客车专属的车身控制系统——客车云辇A。
这套系统可以主动感知路面状况并调节悬架,在通过颠簸路面时让车身保持平稳,在转弯时又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极大地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
同时,客车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能在雨雪等湿滑路面上,以极快的速度智能分配车轮的动力输出,有效防止车辆打滑,保证行驶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配备了高速爆胎稳行系统(TBC)和驾驶员失能辅助系统2.0。
前者可以在车辆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等极端危险情况时,帮助驾驶员稳定控制车辆,避免失控;后者则能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一旦发现驾驶员出现疲劳、突发疾病等无法继续驾驶的情况,系统会主动介入,辅助车辆安全减速并停靠路边,为全车人的安全提供了多一重的保障。
从底盘结构到能源管理,再到智能安全辅助,比亚迪通过e-Bus 3.0平台,展示了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思考,它不再是简单地制造一台交通工具,而是在提供一个更加高效、安全、舒适和智能的公共出行解决方案。
这无疑为全球新能源客车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也让人们对未来城市的公共交通充满了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