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km纯电续航+800V快充,智己LS6增程技术实测体验
这几天在小区门口遛弯,碰到老李又在跟人掰扯“到底是买增程还是纯电”。说来也怪,这话题就像夏天的蚊子,一阵一阵地来。原本主打增程的车企,现在也开始折腾起纯电;而那些一直标榜自己只做纯电的,也悄悄上了增程版。理想家的新i8不是刚出来么,直接搞了个全新的路数。
可让我琢磨最久的,还得是智己最近那场发布会。群里有兄弟说他们要用自研“恒星”超级增程,把行业搅个底朝天。这玩意儿首发搭载在LS6和年底要上的LS9上,说白了就是给大伙整出一个新玩法——超大容量快充动力电池、节能静音的专属发动机,还有滤振降噪一套龙。
那台66度的大电池,是和宁德时代一起鼓捣出来的骁遥MAX,说CLTC下能跑450公里。师傅嘴里嘟囔着,比特斯拉Model 3后驱还多几度呢。我前两年修过一辆Model 3,那块62.5kWh的大砖头搬起来是真沉。这次智己直接把主流纯电车用的大号动力包塞进了自家增程SUV。
听销售顺嘴提过一句,这块800V架构、4C倍率、15分钟补310公里续航,可不光是纸面功夫。有一次我陪朋友去试驾,他现场插枪冲杯咖啡回来,就多了一半表盘格子。他老婆边看手机边感叹,“这速度比家里热水壶还快”。
不过吧,大点儿的问题也来了:这么大的动力包,成本和重量肯定蹭蹭往上涨。有群友吐槽,“开着像背着沙袋”,但据说厂方调研下来,不少用户其实更愿意忍受点重,只为省去频繁找桩充那么多趟。我邻居张姐去年买了一台中大型混动SUV,她家没装私桩,每月得去外面充十好几次,还经常冬天抱怨续航掉得厉害。“下一辆我就想要个大点儿的”,她总这么念叨。
还有段八卦——2020年时,有人做过问卷,说其实不少理想车主虽然天天都插枪,但从没真考虑换成全纯电,因为心底总有那么一点焦虑。而且城市通勤333公里够92%的人用,一个礼拜只需要补一次;300公里的话周末短途往返正合适。但偏偏有人非追求极致,要400+才踏实。所以智己干脆把标准拉高到450,再加上800V平台,让你随时当它是一台不用担心油箱见底的“伪·纯电”。
再聊聊发动机这一茬。“Zephyr 1.5T黄金发动机”名字挺唬人,其实就是奔着省油来的。据售后技师讲,这套系统放中大型SUV身上亏电油耗只有5.32升每百公里,还能喝92号粗粮油。一箱50升顶1500多公里,算下来比市区公交还划算。不过关键不止于此,他们为了让这个机器既安静又稳当,下足了细活,比如米勒循环、高混合进气啥的一堆专业词,我也听糊涂,但保时捷同款可变截面涡轮倒是真的狠货——之前拆别人的时候见过类似结构,那玩意回收废气能力确实强。
奇葩的是,这回厂家死活不公布最高热效率数据,我猜可能怕被同行盯梢吧?但CTO自己透露,他们开发的时候,每一个工况都抠三天数据,就是为了让实际驾驶更接近理论值,而不是光看PPT好看罢了。
早期很多混动车主最烦的一件事,就是明明平路滑行很安静,一旦启动补能模式,那噪音嗡嗡直钻脑仁。有位维修师傅开玩笑:“以前坐你们这种车,就像等锅炉烧水。”现在好了,人家直接安排主动降噪,加上一堆共振优化,据称怠速只有36分贝,比图书馆翻书声都低。在发布会上还有媒体挑战,在引擎盖搭积木,两米高愣是不塌……这种花式展示法,小孩估计会喜欢,大人嘛,看个乐呵呗。
另一个大家老诟病的问题,“有点儿就猛如虎、没点儿就瘸腿虫”。这回工程团队研究出低剩余储备功率算法,用AI重新规划放多少“救命钱”,即便剩下最后一点表显,也还能榨出275千瓦来,不至于突然变肉鸡。有次微信群有人自测高速加速表现,说满格和临界低格差距并没有以前那么夸张。这也是因为66度大池子兜底,加策略提前补能,不容易掉链子呗。
对冷门配置感兴趣的人可以留意一下,新款仪表盘左侧藏着一个带防炫目的小夜灯,是给深夜赶路司机准备的小贴心(这个功能之前只在进口豪华品牌见过)。还有座椅靠背腰托调节幅度特别宽,据传某些体型特殊用户专门为此点赞,不过这些细节一般宣传册不会写进去,都靠老司机口口相传罢了。另外据坊间流传,新批次车型针对北方冬季特地升级加厚玻璃层,以减少霜冻影响,不过具体效果如何等入冬才知道咯……
最后提一句关于二手行情:今年春天有位旧车贩收了一辆版LS6,他原以为新能源二手价跌得凶,结果挂出去不到三小时被抢走。他后来闲聊说,现在市场对这种长续航、高压平台的新型增程反而挺吃香,因为不少家庭第二辆或第三辆车愿意赌未来几年政策利好。而且售后服务站已经开始培训相关维修技能,为以后铺路啦!
至于为什么选现在杀入赛道?听内部营销负责人私下透露,其实他们早就在关注这个市场,只不过等到技术攒够本事才敢亮剑。他们觉得与其抢存量,不如吸引那些一直犹豫观望、不敢跨步新能源坑里的传统汽油党,多条腿走,总归稳妥些。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