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车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养车问题也成了不少人心头的一件大事。
每次把车开到修理厂或者4S店,看着服务顾问递过来的那张长长的保养项目单,很多人都会感到一阵迷茫。
什么发动机深度清洗、油路积碳清理、三元催化养护,听起来都挺专业,价格也着实不便宜。
这时候大家心里不免犯嘀咕,这些项目到底是真的对车好,还是修理厂为了多赚钱想出来的花招?
咱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究竟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又是可以省下来的冤枉钱?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聊透彻,让大家在养车这件事上,做到心中有数,不花一分冤枉钱。
首先得明确一点,有些保养项目是绝对不能省的,这笔钱花出去,不仅仅是保护你的爱车,更是在关键时刻保护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这就像咱们给自己身体做体检一样,有些基础项目是必不可少的。
排在第一位,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
很多人都听过,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这个比喻一点都不过分。
机油在发动机内部高速运转,承担着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这几项重要工作。
时间长了,机油会吸收发动机磨损产生的金属碎屑、燃烧后的杂质,性能会大幅下降。
如果到期不换,这些脏了的机油就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长期下来,发动机可能会出现拉缸、抱瓦这些需要大修的严重问题,那维修费用可就不是几百块钱能解决的了。
至于多久换一次,最靠谱的参考就是你车上的那本《用户手册》。
一般来说,普通的矿物油建议五千公里左右更换,半合成机油可以坚持到七八千公里,而现在主流的全合成机油,跑上一万公里或者放一年再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产的全合成机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品质可靠,性价比很高,对于大多数家庭用车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换机油的时候,机油滤芯必须一起换,它就像是发动机的“肾脏”,负责过滤机油里的杂质,价格不贵,但作用巨大。
接下来是两个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小东西:空气滤芯和空调滤芯。
空气滤芯是发动机的“口罩”,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吸入大量空气,如果空气中的灰尘、沙粒直接被吸进发动机,就会对气缸造成磨损。
尤其是在空气质量不太好的城市或者经常跑工地的车辆,这个滤芯会脏得很快,换一个也就几十块钱,却能给发动机提供干净的空气。
而空调滤芯,则是给我们自己戴的“口罩”,它负责过滤进入车厢内的空气。
如果长时间不换,滤芯上会积满灰尘、滋生细菌和霉菌,一开空调,那股发霉的异味不仅难闻,更会影响车内人员的呼吸健康。
这两个滤芯的更换非常简单,很多车型自己动手都能完成,既省钱又放心。
再来说说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刹车系统。
车能跑多快是一回事,但能不能稳稳地停下来才是安全的核心。
刹车系统的保养主要看三样东西: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油。
刹车片是易损件,会越用越薄,一般行驶个几万公里就需要重点检查了,如果踩刹车时听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那很可能是刹车片已经磨损到极限,必须立刻更换。
刹车油也至关重要,它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时间长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其沸点降低。
在山区连续下坡或者紧急刹车时,刹车系统温度骤升,含水的刹车油可能会沸腾,产生气体,这时候你一脚刹车踩下去就会感觉软绵绵的,甚至失去刹车力,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刹车油一般建议每两年或者四万公里更换一次,这笔钱是万万不能省的。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它的状态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抓地力和安全性。
我们平时要养成定期检查胎压的好习惯,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行车安全和油耗。
同时要观察轮胎的磨损情况,当胎面花纹磨损到与沟槽里的磨损标记齐平时,就意味着轮胎该换了。
另外,如果发现轮胎侧面出现鼓包或者明显的裂纹,这是爆胎的极高风险信号,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必须马上更换。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旦发生爆胎,车辆失控的风险极高,这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还有一些部件,虽然不像前面说的那么频繁需要关注,但到了更换周期也必须处理。
比如火花塞,它负责点燃发动机内的混合气,如果老化了,会导致点火能量不足,车辆开起来会感觉没劲、加速无力,而且油耗也会增加。
再比如防冻液,也就是冷却液,它能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防止冬天结冰胀裂水道、夏天高温“开锅”。
正时皮带也是一个需要特别留意的部件,它是橡胶制品,有使用寿命,通常在6到10万公里需要更换。
一旦正时皮带在行驶中断裂,会瞬间导致发动机气门和活塞相撞,造成发动机严重损坏,维修成本极高。
说完了这些必须做的保养,我们再来聊聊那些修理厂极力推荐,但实际上对绝大多数私家车主来说意义不大的项目。
这些项目往往听起来很专业,收费也不菲,很容易让不了解情况的车主掏冤枉钱。
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种名目繁多的“清洗”项目,比如发动机内部清洗、油路清洗、润滑系统清洗。
销售顾问通常会告诉你,你的车积碳严重、油泥太多,需要彻底清洗一下。
但实际上,只要你一直使用合格的机油并按时更换,机油本身就含有清洁分散剂,能够有效清洁发动机内部,每次换油都会带走大部分油泥杂质。
所谓的“发动机清洗”,无非是在换机油前,往发动机里加入一瓶清洗剂,怠速运转几分钟,这种操作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清洗剂品质不佳,甚至可能对发动机内部的密封件造成损害。
还有清洗节气门,也是一个被过度推荐的项目。
节气门脏了确实会引起怠速不稳、抖动等问题,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的车怠速平稳,加油顺畅,那就完全没必要去清洗它。
因为节气门表面有一层特殊的涂层,频繁使用化学清洗剂会破坏这层涂层,导致以后更容易变脏,形成恶性循环。
正确的做法是,当车辆确实出现了怠速不稳的症状时,再进行检查和清洗。
至于清洗进气道和喷油嘴,对于大多数家用车来说,效果更是有限。
与其花几百块钱去做这种心理安慰式的保养,不如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比如使用品质有保障的汽油,偶尔在安全的路况下拉拉高速,利用高转速和高气流来帮助清除积碳,效果可能比“打吊瓶”清洗要好得多。
最后就是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添加剂,比如发动机抗磨保护剂、变速箱修复剂、三元催化清洗剂等等。
我们要相信科学,正规品牌的机油、变速箱油等产品,都是由专业的工程师团队经过大量实验和精密调配研发出来的,其配方本身已经达到了一个性能上的平衡。
随意添加这些所谓的“补品”,很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化学平衡,非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堵塞油路,得不偿失。
特别是对于新车,刚跑了几千公里,车况正处于巅峰状态,有些4S店会推荐做“深度保养”,这纯粹就是为了业绩而创造出来的消费项目,对新车没有任何好处,完全是在浪费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