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在华业务迎来关键转折。
在全球汽车产业走向智能与电动的转型焦点中,中国市场从“世界工厂”跃升为“世界样板”,这也让所有玩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在华发展战略。而此前被贴上“保守”“迟钝”标签的丰田也不例外。在经历过几年的探索之后,这家企业已经找到自己的节奏。
2023年8月,丰田将其在常熟的研发中心改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2025年,铂智3X成功打响合资“反击战”。而这些都来自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丰田不再讲“全球经验”,而是放下身段、从零构建一个“以中国为圆心”的全新运行体系。
在近日对丰田高层的采访中也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在传递同一个信号:中国市场,不再只是丰田的重要销量来源,更将是其未来产品与技术的“战略孵化器”。
这其中包括,研发要在中国执行、设计交由本地主导、零部件要实现国产化……很明显,这不是一个跨国车企的常规本地化升级,而是丰田体制的系统性变革。更关键的是,这场转变不是由销量压力驱动,而是由丰田对产业结构性变化的清醒判断驱动。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不仅是一场从平台逻辑、组织架构、产品开发到品牌表达的“底层更新”,更是丰田过去十年最接近“主动转型”的一次关键跃迁。
从“拿来主义”到中国主导,丰田研发战略完成根本性转向
两年前的上海车展上,丰田汽车公司时任CTO中嶋裕树站在舞台上说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在中国的开发,一定要在中国执行。”如今来看,这并非空谈,而是预告着丰田全球研发体系即将向中国转交控制权的序章。
两年后,当中嶋裕树以丰田副社长的身份再次回顾这段发言时表示,事实上,当时丰田已明确,不再沿用此前把日本的技术拿到中国的模式,而是要让中国的研发团队IEM开发技术和产品。
在他看来,这两年中国市场的发展之快远超预期,尤其在智能化和氢能上,中国已走在世界最前沿,丰田也在中国得到了技术的“再进化”。
在丰田内部,这一变化的关键节点,就是“IME到RCE”的战略转型。IME,即丰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已于今年迎来第15个年头。但正如IME总经理小西良树所说,他们正在摆脱原有的支持型研发思维,从“协助总部”转为“中国主导”,RCE就是这个转折点的锚。
RCE,全称Regional Chief Engineer(地区首席工程师),意在将车型开发的主导权交由“最了解中国的本地工程师”。“RCE不是坐在实验室里画图纸的人,”小西良树强调,“他们要走进经销商门店、倾听用户声音,对车型从定义到改款全程负责。”
作为这一角色的代表人物之一,铂智3X的RCE柳文斌参与了整车开发全过程。他回忆道:“我们在做外观设计时,就拉上用户一起头脑风暴。消费者希望整车看起来‘智能’但不‘冷冰’,我们最后在灯组造型和尾部线条上找到了平衡点。”
这种以本地化为主轴、以市场洞察为出发点的开发逻辑,不再是“改良海外车”的延续,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方案”。“bZ4X是1.0,”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晖说,从铂智3X、bZ Crossover开始,2.0时代已经开启,下一阶段,是要让中国的方案反哺全球,这就是他们设想的bZ 3.0。
在与丰田章男的一次闭门会谈中,李晖曾被直接点名:“你作为大管家,对中国客户最了解。关于本地化,你要给出基于‘现场’的答案。”他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本地化的根基在于客户、在于市场反馈。RCE体系就是要解决‘谁来回应’的问题。”
本地化研发体系重塑,丰田正在中国造“全球车”
RCE并非“孤岛”,而是被纳入到丰田最新建立的中国“ONE R&D”架构中。这一新体系整合了原本分散的研发资源,不仅强化了本地人才的使用权,更让中国工程师得以参与早期产品决策。
正如小西良树所说:“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组织结构、流程制度、职责划分的全链重构。”
这一策略成果已经在产品端显现。广汽与丰田联合开发的铂智3X,不仅销量超出预期,更在内部获得高度评价。“我们拿这台车去跟日本团队分享开发细节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电子电气架构、内饰UI方面,中国团队已经领先。”柳文斌透露。
更深层的变化还在于开发流程。以往丰田造车是“先有模具”,然后逐步推进各地本地化,但中国团队在开发铂智3X过程中发现,中国供应商对模具定义的灵活性与日本截然不同。“这次我们不是去适应日本模具,而是和中国供应商一起重构定义,在保证丰田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小西良树指出,“我们也在这过程中学到很多。”
从研发层级的重新定义到价值观的更新,丰田在中国的研发不仅要“造出好车”,更要“磨炼出领先全球的开发体系”。据悉,新一代卡罗拉的开发项目已由中国主导。“这是丰田内部非常罕见的决策”李晖透露,而且不是本地改款,而是平台级的主导权转交。
而RCE体系中,诸如王君华(bZ Crossover)、叶志辉(铂智7)、许天龙(新一代卡罗拉)等年轻的工程师,正逐渐成为丰田中国的“造车中坚”。
安全是“底线”,智能化是“加分项”
研发战略的落点,最终指向商品。在智能电动化趋势中,丰田清晰地意识到,中国用户对“智能”和“安全”有着双重要求。
中嶋裕树强调:“我们不会为了智能而牺牲安全。丰田的开发标准并非仅仅遵循法律规定,而是远高于行业底线。”在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这种坚持并未改变。“有人质疑成本是否过高,我们的答案是:哪怕成本高,也不能妥协。”
这套高标准也正逐步本地化。铂智3X搭载的AD/ADAS系统已经实现OTA更新,下一代铂智7将搭载更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而更具前瞻性的,是丰田与小马智行合作的L4级Robotaxi项目,已经在部分城市落地试点。
“我们的目标是交通事故零伤亡。”小西良树说,“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技术不够,还要人、车、基础设施一体协同。”
智能化之外,丰田还大力投入“多路径”技术战略——在RE-EV、PHEV、BEV三条线上同步推进,打造面向中国用户的“低碳多选项”。“未来的丰田,不是只有一条技术路径,”李晖表示,“而是要让消费者选择权最大化。”
与此同时,氢能FCEV也在IEM团队手中稳步推进。当前,他们正在研发适用于城市物流场景的氢燃料卡车电堆与系统,试图在商用车领域寻找突破口。
“这是一条长期路径,但我们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嶋裕树如是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