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用一台劳斯莱斯证明:物理定律专治一切花里胡哨

讲真,陈震开着劳斯莱斯把比亚迪给撞了这事儿,本身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你把所有元素拆开看,每一个都充满了典中典的魔幻感。一个天天教别人怎么开车、怎么选车的顶级车评人,开着一辆可以被视作“被压缩的五星级酒店”的劳斯莱斯闪灵,在一个平平无奇的路口,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撞上了一辆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选择的比亚迪。这剧本,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你们地球人就是会整活儿。

这件事的核心,从来就不是什么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也不是什么网红道歉的姿态问题。那些都是流程,是面子上的事。核心在于,它像一个巴掌,狠狠地抽在了“品牌玄学”的脸上。

劳斯莱斯是什么?它不是一辆车,它是一个结界,一个力场。当你坐进去,关上那个需要你优雅地用一个按钮来关闭的、厚重得像金库大门的车门时,你买的就不是交通工具了,你买的是一种“世界与我无关”的豁免权。星空顶、羊毛地毯、雨伞、欢庆女神,所有这些东西都在不断给你心理暗示:你是特殊的,你是安全的,你是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这玩意儿就是一个移动的“金钟罩铁布衫”,理论上应该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结果呢?一个转弯,物理定律一视同仁地教你做人。管你是什么闪灵还是魅影,在牛顿和交规面前,众生平等。那一瞬间,劳斯莱斯几百万的品牌溢价,被比亚迪几万块的保险杠打回了原形。这就非常朋克。

所以你看,陈震的道歉,态度极好,姿态极低,堪称危机公关的教科书。他转发,他道歉,他承诺负责到底。是是是,这都是对的,也是唯一的选择。但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是一种巨大的幻灭感。一个驾驶技术和阅车无数的KOL,驾驶着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最后还是败给了路口的一个小失误。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迷信的一切“高端”,在混乱的现实面前,都非常脆弱。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天天在北京这种大型蛊场里穿梭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你车好,你马力大,你辅助驾驶功能多到能写一篇论文,有什么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不会钻出来一个逆行的老头乐,它不讲交规,它只讲生死。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从来不在于识别红绿灯,而在于预判一个外卖小哥会不会为了三块钱的超时罚款,用一个神风特攻队式的走位横穿马路。

陈震用一台劳斯莱斯证明:物理定律专治一切花里胡哨-有驾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别再吹什么技术了,也别再迷信什么品牌光环了。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所有车企都在拼命“整花里胡哨的”,卷屏幕,卷冰箱,卷沙发,卷智能驾驶,试图营造出一种“我很牛逼,我很安全”的氛围。但真正决定你安全回到家的,可能就是你出门前多看了一眼路况,或者转弯时多等了那要命的三秒。

再说回事故的另一方,那个比亚迪车主。这才是整件事里最让人难受的地方。当大家都在围观网红、豪车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标签时,一个普通家庭的顶梁柱,就那么躺在病床上,多处骨折,面对的是一个“不知道该怎么过”的未来。

这就是现实的荒诞之处。一场关于“玄学”与“物理”的对决,最终的代价,却由一个完全不想参与这场表演的普通人来承担。他的痛苦是真实的,他家庭的困境是真实的。而这种真实,在流量的狂欢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有点不合时宜。

陈震会赔钱,保险公司会理赔,一切都会按照流程走。但一个人的身体创伤,一个家庭在未来几年可能要面对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这些是钱能完全弥补的吗?不能。绝对不能。

但这一切,在人家多处骨-折的痛苦面前,算个屁!

陈震用一台劳斯莱斯证明:物理定律专治一切花里胡哨-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劳斯莱斯比作酒店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有点那意思。都是提供一个封闭、舒适、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唯一的区别是,酒店不会动,而这玩意儿会动,还动得挺快。

所以,最终的教训是什么?是开车要小心?是网红要低调?都不是。最终的教训是,物理定律专治一切花里胡哨。无论你是开着上千万的移动宫殿,还是几万块的买菜小车,A柱的盲区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优雅的竞争了,而是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而现实的马路,比这个市场更加黑暗森林。

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在用肉体和铁皮,进行一场关于概率的豪赌。别信什么玄学,多信信你的眼睛和脚下的刹车吧。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