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错路了?全球都纷纷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继续大力发展

有人在网上丢下一句炸弹:“全世界都抛弃新能源车了,中国还在傻干?”这句话像鞭炮一样,炸开了评论区,也把一堆数据和情绪拽上台。

有人乐呵,有人愤怒,有人冷眼旁观。

走错路了?全球都纷纷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继续大力发展-有驾

问题来了:真有那么多国家放弃电动车吗?

中国坚持押注新能源,是勇气还是赌错了路?

先把事实摊在桌面。

2025年8月,比亚迪卖出37.36万辆,1—8月累计286.4万辆,增长23%;仅8月出口8.08万辆。

上汽8月卖车36.34万辆,其中新能源12.98万辆;吉利8月电动车14.73万辆,同比增长95%。

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4632万辆,新能源达到992万台,占比约21.4%。

走错路了?全球都纷纷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继续大力发展-有驾

这些数字像实心铆钉,钉在争论里,动弹不得。

质疑声也很响:有报道说奔驰推迟了电动化目标,奥迪曾传出放弃停售燃油车计划,还有某些国家削减补贴。

有人把这些片段拼凑成“全球放弃电动”的故事。

对此,一位产业观察者直言:“把几条新闻拉成一条结论,是把局部当全貌。”反证来了: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宝马拿出新一代iX3;大众高层也承认,中国市场会带来更多份额;电池企业在日本、韩国、国内都在拼命研发。

表面上有后退的声音,底下却是加速的机器。

为什么中国要坚持?

走错路了?全球都纷纷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继续大力发展-有驾

有三条硬理由:环保、产业链和就业。

环保这条,是最容易看见的好处。

城市里电动车多了,噪音降了,尾气少了。

第二条更深:从整车到电池、芯片、充电桩,形成了一条长产业链。

这不是简单卖车,更像把制造往高附加值方向拉。

第三条是就业和国力:造车带动上下游,上座工人,上游技术,都在增长。

走错路了?全球都纷纷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继续大力发展-有驾

放弃等于把一个正在长大的新经济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难题也摆在眼前。

电池能量密度、续航焦虑、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这些不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

产业内部也在自省:部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犹豫,政策有起有落,市场情绪被媒体放大。

有人提议:把资源集中在最有优势的方向,是理性的选择;也有人担忧:若两头不顾,既被电动甩在后面,又失去燃油老本,该如何是好?

社交媒体上,一段对话流传:一位网友嘲讽道:“别人都放弃了,我们还跑得动?”另一位工程师回复:“别看到动静,先看底盘和电池。”这种对话揭示了一个关键点:关注短期噪声容易迷失,盯住长期趋势才有判断力。

走错路了?全球都纷纷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继续大力发展-有驾

把产业比作马拉松,短跑选手会喊累,长跑选手在稳步超车。

眼前的数据和多方声音都表明:全球并非一致放弃,也并非所有路线都通往终点。

中国的选择,是基于现实的市场表现和长远的战略布局。

接下来是考验:能否把技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培育同步推进,让这一轮转型变成可持续的升级,而不是一阵风。

回到开头那句挑衅的话:全世界都放弃了,这话是热闹的标题,不是结论。

把争论留给评论区,把事实放在台面上,公众更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场变革里,愿意站在观众席看热闹,还是参与到改变中去?

读完这些数字和争论,哪个立场更让人信服?

欢迎留下观点:如果让你做决定,会把资源押在电动、燃油,还是两条路都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