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下滑,纯电快速提升,插混同样承压

说起来,最近关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热度又窜上了风口浪尖,那些汽车圈的段子哥们一个个轮番上场,搞得网上跟开了锅一样,你刚说增程不行,隔壁就有人力挺,实在让人看着眼晕脑胀,但有些数据摆出来后,我也忍不住要问兄弟们一句,增程车这东西到底是过时了,还是还在憋大招?

其实数据不会说谎,只会扎心,乘联会刚刚扔出七月份的产销统计,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同比居然下滑了一成多,环比更是跌了近十五个点,这幅度,都是肉眼可见的大跳水,这下那些当初说增程就是“脱裤子放屁”的人,估计要仰天大笑三声,说什么自己“打死不碰增程”是英明神武,但大家且慢,这么简单就下结论,不是不是有点“听半句”的味道?

你细看这些年,增程式电动车悄悄地变多了,不管是哪家大厂,几乎没人愿意落下这个赛道,理想、问界一顿操作猛如虎,开头还被众人嫌弃,现在又引得一堆后来者跟风,甚至有些厂商还把自己营销成了增程发明家,多少有点“抢历史”的意思,按常理说,车型越多产能越大,那销量不就该跟着飞升吗?但现实这剧本恰好倒过来,产品线像下饺子一样扩张,销量却闪着腰,劲头不光没有更猛,反倒软趴趴地往下跌,实在是让人“凌乱”。

难道说增程真的不灵了吗?又要被市场判死刑?可别急,真相还没拆完呢,别看增程和插混销量都踩了点刹车,插混环比还比增程更惨,直接掉了16个点,纯电同期居然涨了24.5%,这算不算一出“三足鼎立”变成了纯电单骑绝尘?不瞒你说,这事还真得好好扒一扒,不能一棒子往死里打,也不能转身吹爆纯电,把市场复杂性丢脑后,那不就成了“人云亦云”了。

说到底,之前可油可电的那些花式宣传,什么“满足家庭多场景”、“油电两用、无忧续航”这些口号也确实让不少人吃了安慰剂,买车前幻想着远征万里,其实大多数时候不就是上下班、新老小区、商场地库短距离来回折腾,纯电模式低成本,驾驶感也丝滑,真要脚踏现实,油混那点优势慢慢变得鸡肋,再加上发动机还得定期检修、养护、堵车那点油耗,分分钟成了“隐形负担”,不少车主用久了,大都开启“佛系电动”人生,油箱快长蘑菇了,也不乐意开。

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下滑,纯电快速提升,插混同样承压-有驾

但问题也马上暴露了,像增程、插混这类车,纯电续航表面看着能跑几十公里,但真遇到极限天气或者用电高峰,充电功率那点小马力不赶趟,快充桩又不是每个小区都能遍地开花,想安安心心纯电,终归还是得犯点续航焦虑,尤其是每回出门还得算着公里数,怕哪天电池嗝屁了,发动机却没养好,难不成还真靠它续命?这就尴尬了。

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下滑,纯电快速提升,插混同样承压-有驾

说回当下,纯电车这些年技术进步也是呼儿嘿嘿的,“8、9百V超快充”、“5C充电速率”,这些字眼,带劲得让人心动,电池的续航也越来越高,充电桩数量节节攀升,跑长途不再是“勇敢者游戏”,实在懒得算油钱、保养的钱,直接纯电车开着就安心,插混和增程反而成了新一代“过度设计”,甚至有网友自嘲:“这是拿旧习惯跟新趋势硬杠,砰的一声,谁也没讨好。”

其实说到底,增程式电动车火的时候,那是“承上启下”的角色,帮燃油车老用户,慢慢迈进电动时代,给足了过渡心理,毕竟不是谁都能说砸锅卖铁换纯电,说换就换。

但纯电技术一旦铁拳砸下来,把续航、充电体验这些硬茬通通抬上去了,增程和插混的存在感就降低了,这不是没道理;毕竟谁不希望买辆车开得更省,保养也能省心,关键是心理那点“里程焦虑”给治好了,增程就有点像功能手机和智能机之间的过渡品,玩过就嫌弃,自然销量跟着掉。

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下滑,纯电快速提升,插混同样承压-有驾

其实市场这波反复,“膨胀—回调—再膨胀”已经很常见了,你要是回看这五年新能源历程,从大家质疑增程,到看好,再到销量下滑,无非就是消费者不断在试错、比较,等到纯电彻底站稳脚跟,各种质疑增程的声音也就不奇怪了,核心还是“大势所趋”,不是谁家鸡汤灌得足。

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下滑,纯电快速提升,插混同样承压-有驾

当然还要说一句,现在车企都不傻,没有人在卖车这件事上自毁前程,只不过在技术的风口浪尖上,增程和插混就是“随时准备被淘汰”的产品,谁能推陈出新,谁就有话语权,纯电车现在搅局得厉害,优势大涨,插混和增程高光期过了,市场自然一片哀嚎。

不过谁敢拍胸脯说增程一定没前途呢?毕竟市场风云变幻,明天谁火谁凉没人敢随意定论。

也有不少“爸妈党”依旧死守插混、增程,抱着“安全牌”买车,觉得能油能电才踏实,不用为长途电池烫屁股发愁。

但问题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心已经在移,纯电技术的代码已经更新完毕,续航、快充、极端天气适应性都不再是“祖传短板”,补能速度直追加油站,插混和增程这点优势就慢慢被“开无敌”的纯电踩在脚下了,产品生命周期在快进,消费者的选择也跟着升级迭代,说穿了,全靠技术抓心。

而且目前看,纯电车型的市场表现越来越亮眼,从数据上已是“独秀”,厂商们的产品策略肯定也围绕客户体验、技术领先来做文章,插混和增程就只能靠“苟延残喘”维持基本盘,想翻盘太难,只能靠细分场景、小众需求熬着,谁要是还幻想靠增程反转市场,那估计还是得靠“精神粮食”,等个大奇迹。

当然,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许插混和增程还有用武之地,毕竟充电桩铺设还不算普及,担心续航不够,油混多点保障,但是一旦充电设施跟上,全民接受理念转变,那增程式电动车的定位就真有点变成了“时间的过客”。

汽车行业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谁都想赶在趋势前头赚大钱,消费者的心思跨度也快得吓人,前几年觉得增程香,现在见到纯电就“真香”,明天又有可能追新能源里的氢动力,市场就是这样折腾,看似乱得一塌糊涂,实则是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讲完这些,我们也别把增程式电动车一棍子敲死,就像所有新技术,刚出来时总有人不认可,慢慢会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也许未来它会作为某种极端场景专用,成为“备胎三号”,而不是主角,但无论怎样,它曾经帮助很多用户跨过了思维上的坎,助力了电动车早期普及,这份历史意义,谁也抹不掉。

未来的买车路上,增程式电动车会不会彻底消失?不好说,至少短时间内,它还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只是随着技术不断跃迁,消费者认知升级,谁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谁才会笑到最后。

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下滑,纯电快速提升,插混同样承压-有驾

你怎么看最近的新能源车型变化呢?买车时你到底在意续航、充电体验,还是还看重油电两用的“保险”?留言聊聊你的真实故事吧。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