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怒刚“风阻门”:500万悬赏打假,公开测试自证清白
2025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圈上演了一场“风阻罗生门”。一边是汽车博主自掏腰包租用国家级实验室“打假”,另一边是车企悬赏500万重锤“黑公关”,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场围绕阿维塔12风阻系数的争议,不仅让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更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宣传的遮羞布。
---
一、事件始末:博主实测打脸,阿维塔连夜删文案
5月2日,博主@苏黎世贝勒爷发布视频称,自费在天津中汽研风洞实验室对某30万级国产电车(后被确认为阿维塔12)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车120km/h时速下风阻系数达0.28Cd,与官方宣传的0.21Cd差距悬殊,甚至与20年前的帕萨特B5(0.28Cd)相当。更蹊跷的是,博主称原定的正式测试报告因“品牌方施压”未能出具。
阿维塔迅速反应。5月3日,其法务部连发声明,称该视频“信息完全失实”,并强调技术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当晚更抛出两颗“炸弹”:一是宣布将按国家实验室排期对阿维塔12进行公开风洞测试;二是将打击“黑公关”的悬赏金提升至500万人民币。
网友却发现,事件发酵后,阿维塔官网、社交媒体上关于“0.21Cd风阻”的宣传内容被批量删除。博主嘲讽:“既然问心无愧,为何连夜改文案?”阿维塔则解释称系“日常内容更新”,但这一操作反而引发更多猜测。
---
二、阿维塔的“硬核反击”:500万悬赏与实验室对线
面对质疑,阿维塔选择正面硬刚:
1. 法务部重拳出击:指控博主测试“截取片面信息”“情绪化表述”,并联合平台下架相关视频。
2. 国家实验室背书:宣布将在重庆、上海等国家级风洞实验室公开测试,邀请媒体和公众见证。
3. 天价悬赏“黑公关”:对提供有效线索者最高奖励500万,直指幕后存在“有组织抹黑”。
阿维塔CEO陈卓更亲自下场,在微博晒出2005年燃油车数据对比,反问:“说阿维塔倒退回20年前,是中国汽车工业退步了吗?”这番操作被网友戏称为“总裁亲自打野”。
---
三、博主反击战:自费测试、数据猫腻与行业潜规则
面对车企施压,博主@苏黎世贝勒爷选择“刚到底”:
自曝测试细节:花费数十万元租用实验室,测试车辆为门店购买的量产版阿维塔12,非工程样车。
揭露行业“美化”套路:指出车企常用封堵格栅、调高测试速度(如小米SU7以160km/h测出0.195Cd)等手段优化数据,与用户实际体验脱节。
喊话车企“直播对线”:提议由双方各提供3辆量产车,在公证下公开测试。
这场互撕意外揭开了新能源行业的“数据美化”潜规则。业内人士透露,风阻系数测试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实验室结果可能相差0.001-0.015Cd,但像此次0.07Cd的差距实属异常。
---
四、销量与信任危机:阿维塔的“冰火两重天”
讽刺的是,这场风波正值阿维塔高光时刻。4月其销量达11681辆,同比暴涨122.6%,新发布的阿维塔06更在上海车展斩获大量订单。但光鲜数据背后,信任危机已悄然滋生:
前科争议:2024年10月,阿维塔07 Ultra车主曾因“空簧调节高度缩水”集体维权,CEO以“工程师口误”回应遭群嘲。
消费者疑虑:有车主表示:“买电车就是图个透明,如果连基础数据都造假,谁敢信续航不虚标?”
---
五、行业启示:数据透明化迫在眉睫
这场“风阻门”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顽疾:
1. 测试标准模糊:风阻、续航等关键数据缺乏统一测试条件公示,车企“自说自话”。
2. 公关战大于技术战:部分企业沉迷“参数内卷”,却对用户真实需求避而不谈。
3. 消费者维权困境:普通用户既无财力自费测试,也难以突破专业壁垒验证数据。
正如业内人士呼吁:“车企应标注测试时速、实验室等具体条件,像食品包装标注成分表一样透明。”
---
未央看点:等待一场风洞里的真相
截至5月4日,阿维塔12的公开测试时间仍未公布。这场风波究竟是博主“碰瓷营销”,还是车企“数据注水”,答案或许要等实验室大门开启的那一刻。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毫米级参数厮杀”时代,真实比漂亮数字更重要。正如网友调侃:“新能源商战,吹牛也要上税了!”
(本文综合自阿维塔官方声明、第三方媒体解读及社交平台争议内容,不代表任何立场)
全部评论 (0)